槐园太极拳

槐园太极拳 首页 弟子风采 查看内容

“我与槐园”征文来稿欣赏(之十一)

2025-9-1 10:3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 评论: 0|原作者: 刘宗位

摘要: “我与槐园”征文来稿欣赏(之十一)天地肇分,阴阳始判。两仪循道而化生万物,四时依律而运转无穷。余观夫太极之妙,乃悟华夏先民察寰宇之机微,法自然之造化,遂成此刚柔并济之术也。今以槐园为境,太极作魂,试为 ...
“我与槐园”征文来稿欣赏(之十一)

天地肇分,阴阳始判。两仪循道而化生万物,四时依律而运转无穷。余观夫太极之妙,乃悟华夏先民察寰宇之机微,法自然之造化,遂成此刚柔并济之术也。今以槐园为境,太极作魂,试为之赋。
槐园者,城西幽境也。老树虬枝若苍龙探爪,碧叶成云如翠幄张天。每至晨光初破,晓雾未晞,便有白衣叟妪翩然而至。其时清风穿廊,落英匝地,恍若瑶台仙集,浑忘尘世喧嚣。此乃陈公骁伍创拳授艺之所也。公生于戊申岁(1968年),焦作朱村矿人,六岁习拳,弱冠遍访晋冀京畿名家,融通各派精要,终在槐林悟道,创槐园太极一脉。
观其起势:双足踏坤舆之厚,掌心抱乾元之虚。缓缓若春溪融雪,沉沉似古松盘根。一招“野马分鬃”,但见云手翻涛,气流暗涌,恍有骏骥嘶风之势;一式“白鹤亮翅”,倏然展臂凌霄,独立岫岩,恰似仙禽梳羽之姿。动静之间,阴阳互济,快慢相生。动时若江潮奔雷,静处如岳峙渊渟。此术融陈氏大架之宏博、小架之精妙、二路炮锤之刚猛,更兼百家器械之长,故能舒展大方而发劲脆快,腰胯灵活而刚柔并济。
尤妙者,银发老叟演拳于石坪。身旋如纺车曳丝,步移似舟行苇荡。双掌推纳天地之气,回环牵引四时之风。观其“单鞭”出手,臂若韧柳甩珠;“搂膝”俯身,势如老农耘禾。吞吐之际,星斗似随呼吸明灭;开合之间,花叶竟伴袖襟飞舞。此乃槐园“五圈”秘要——双缠手圈、开合圈、太极手、丹田内转手、螺旋缠绕手,尽化掤捋挤按诸法于圆转之中。
昔者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今观太极演武,意先行而形随后。槐园之教,首重形练:学规矩、练框架、校偏差,直至式正招圆;继而神练:凝精气、聚神识、显风采,追求神采飞扬;再入意练: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气随;终至气练:培元固本、采新吐旧,臻于天人合一。耄耋老者掌生雷鸣,羸弱文人步踏罡风,此非玄谈,实乃经络通达、脏腑调和之征也。
槐荫下另有玄机:青衣女子独练推手。双足钉地若莲根深植,双臂环转如日月循轨。化劲柔似池水承露,发劲脆若冰棱断檐。分明见其慢若抚琴,忽而疾如闪电,真乃“静中藏动机,柔里蕴刚锋”。此即“夺练、游练、沾黏练”之推手三昧,更暗合“一米发放、二米发放、三米发放”之劲道秘术。观者方瞠目,彼已收势归元,唯见裙裾微漾,若风吹皱春水。
园中太极非止拳术,更见文化精魄。银髯老丈授艺,必先正心性:“习拳者当如槐树,外示柔和,内蕴刚直。欲学云手圆融,先修胸怀豁达;要得下盘稳固,须养品节坚贞。”稚子懵懂习拳,竟亦知“礼让为先”——双拳未出,抱拳揖已先行。此即“虽悦习武、文在其中”之教化,使蒙童既练六合之技,更养君子之德。
自甲申年(2004年)拳社立基,迄今已开分社三十余处,遍及苏粤鲁浙,远播美瑞澳德。庚寅岁(2009年)首立项于浙江国际武术赛,乙未年(2015年)更登焦作国际太极拳大赛殿堂。尝有五十弟子同竞技,夺金牌二十九、银牌二十八、铜牌二十,寰宇为之震动。而今槐园弟子遍行天下,或执教于庠序,或传艺于异邦,诚可谓“槐园一片林,广结太极缘”。

日影西斜时,满园拳影渐收。然见白发垂暮者面色酡红,弱冠书生神采奕奕。或执麈尾论道,言“太极图里藏造化”;或持紫砂品茗,笑谈“阴阳鱼中悟生死”。槐香浸衣袂,蝉声伴归途,此间气象,岂非《礼记》所云“大道之行”之微缩欤?

嗟乎!观槐园太极,如阅华夏长卷。其拳架承河洛之智,其精神融孔老之思。刚柔相济喻处世之道,虚实变幻合兵家之谋。俯仰乎天地,吐纳乎古今,岂独强身之术,实乃修心之途、文明之镜也。愿此道如老槐新枝,岁岁年年,荫庇后世,永续薪传。

文末缀诗曰: 虬枝筛影舞从容,抱月揽云意万重。 动静浑成天地律,刚柔化入古今宗。 气沉丹田通玄窍,意守方寸见真龙。 莫道拳踪惟形迹,槐园深处觅神锋。

---

注:本赋综合史料与当代纪实,融汇陈骁伍先生创拳事迹、槐园太极技术体系(五圈理论、四步修炼法、推手发力术)及国内外传播成就,以骈赋之体摹写当代武术传承盛景。文中招式名称及修炼境界均依据槐园太极公开文献,力求文史相证、虚实相生。

——————热衷太极与摄影的焦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营商环境办公室负责人刘宗位主任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返回顶部QQ交流群手机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