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园太极拳

槐园太极拳 首页 弟子风采 查看内容

“我与槐园”征文来稿欣赏(之十七)

2025-9-10 17:2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3| 评论: 0|原作者: 梁宇声

摘要: “第一次见到陈骁伍先生公开无私的,抛开门户之见,将一套拳的创作初衷,技法特点,注意事项等用详尽的文字娓娓道来,层层刨析,不由令人肃然起敬!——————槐园太极大家庭的一员 明天”“我与槐园”征文来稿欣 ...
“第一次见到陈骁伍先生公开无私的,抛开门户之见,将一套拳的创作初衷,技法特点,注意事项等用详尽的文字娓娓道来,层层刨析,不由令人肃然起敬!
——————槐园太极大家庭的一员   明天”

“我与槐园”征文来稿欣赏(之十七)

《槐园太极:我的十年寻道之旅》

2010年深秋的东莞塘厦,我第一次遇见槐园太极。那时不曾想到,这场看似偶然的相遇,竟会成为贯穿我生命脉络的修行。陈骁伍师父正在带领弟子晨练,白衣飘飘间似有气流涌动,每一个动作都带着山水般的韵律,那一刻我忽然懂得什么是"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2012年的香港武术节,我有幸代表槐园太极参加表演赛。当聚光灯打在脸上时,我突然理解了陈师父常说的"舍己从人"。这不是竞技,而是与数千观众的能量交融。我们的集体精要十五式如云卷云舒,收势时全场静默三秒,继而爆发的掌声让我热泪盈眶——原来这就是文化共鸣的力量。

2013年清溪槐园太极馆的推广活动中,我真正体会到这门艺术的深邃。陈师父首创的"太极三维论"将拳理融入生活:推手时教我们"化劲如化解矛盾",站桩时感悟"重心的平衡即是人生的平衡"。最难忘的是他亲自示范"白鹤亮翅",五十岁的身躯依然能展现出鹤鸣九皋的轻灵,衣袂翻飞间仿佛看见太极拳数百年的传承在熠熠生辉。

十年习拳,渐渐明白槐园太极的精髓不在招式,而在陈师父赋予的文化内核。他将《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融入拳架,把儒家"致中和"的思想注入心法,更用"太极图"诠释着天地人的和谐共生。每次走过拳馆门口"拳纳乾坤"的匾额,都会想起陈师父的教诲:"练拳不是练手脚,是练天地良心。"

如今看到槐园弟子遍及五洲,我常想起那个塘厦的清晨。陈骁伍先生用三十年光阴培育的不仅是武术流派,更是一种生命哲学。当世界越来越快,槐园太极教会我们慢下来;当人心越来越浮,它提醒我们沉下去。这或许就是传统文化最珍贵的馈赠——在刚柔相济间,找到安顿身心的故乡。
    ——————     一个 一生挚爱槐园太极的老学子  梁宇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返回顶部QQ交流群手机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