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园太极拳

槐园太极拳 首页 弟子风采 查看内容

“我与槐园”征文来稿欣赏(之二十一)

2025-9-18 14:3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 评论: 0|原作者: 孙顺发

摘要: 贺师父陈骁伍先生: 名师出高徒 槐园多锦绣 幸福健康梦 大爱写春秋 ——————白光明“我与槐园”征文来稿欣赏(之二十一) 在焦作市西郊梅苑社区边上,有一片茂密的槐树林,这片神奇 ...
贺师父陈骁伍先生:
             名师出高徒
             槐园多锦绣
             幸福健康梦
             大爱写春秋
          
           ——————白光明

“我与槐园”征文来稿欣赏(之二十一)
   在焦作市西郊梅苑社区边上,有一片茂密的槐树林,这片神奇的槐树林,每个季节都会换上不同的盛装,给树林带来勃勃生机。就在这块槐树林中,默默地屹立着一块石碑,上面赫然写着“槐园太极拳发源地”八个红色大字。
槐园太极拳的创始人陈骁伍大师,我有幸成为槐园太极拳的第二代正门宗传人,自从我拜师学习槐园太极拳后,我决心认真学习,刻苦习练,传承槐园太极拳的真谛,将槐园太极拳发扬光大。
  我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独自进入槐树林,千遍万遍按师父传授的套路习练太极拳,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无论炎炎盛夏,还是寒冷隆冬,我坚持训练从不懈怠,从太极拳套路到太极拳器械演练不辍,深受师傅好评。
  自跟随师父学习槐园太极拳,转眼己有廿十余载,现在我又组织自己的团队,每天早上带领他们晨练,并且经常参加各级政府组织的太极拳活动,先后培养了十二位“社会体育指导员 ”不断将太极拳的精神发扬光大,慢慢体会到太极拳不仅是强身健体的运动,更是调节心性的修行,它在行雲流水的转折间,教会我们如何做人,怎样看待人生,在平衡缓慢中求得内心的平静,能在练拳的吐纳间,听见槐林的风声,触碰到文明血脉里那份从容绵长的力量。
  我从事太极拳文化的传承,也为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己成为市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际武术六段,国际武朮一级教练,在历届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中屡获殊荣。
  2011年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荣获金奖。
 2013年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一等奖。
 2015年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一等奖。
 2016年沁阳市第二届武术交流大赛双金奖。中国太极精英邀请赛一等奖。
2023年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一等奖。
 2024年焦作“体彩杯
”第四届集体一等奖。
  太极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中的询丽瑰宝,具有广乏的群众基础,弘扬太极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推广普及槐园太极拳运动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槐园太极拳社欢迎更多群众参与到这项强身健体的有益活动中,感受槐园太极之美,享受槐园太极之乐,我将用传承槐园太极拳的实际行动,为全民健康事业与社会和谐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孙顺发
   2025年8月30日

附:解顺发拳师 感言聊语

 "自跟随师陈骁伍师父学习槐园太极拳,转眼己有廿十余载,慢慢体会到太极拳不仅是强身健体的运动,更是调节心性的修行,它在行雲流水的转折间,教会我们如何做人,怎样看待人生,在平衡缓慢中求得内心的平静,能在练拳的吐纳间,听见槐林的风声,触碰到文明血脉里那份从容绵长的力量。”

     这段文字像一汪澄澈的静水,把练拳二十余载的感悟揉得细腻又绵长,读来满是温润的力量。孙顺发拳师,是我敬佩的人,起初是欣赏他书法开始的,书法作品有一股沉雄气脉扑面而来。笔锋望之便觉凛然有风骨。我想一定从槐园太极拳的功夫领悟有关。
      最打动人的是它对“太极拳”的解读跳出了单纯的“运动”框架——从“强身健体”到“调节心性的修行”,这是时光沉淀出的通透。“行云流水的转折间教会做人”“平衡缓慢中求内心平静”,把拳术的招式与处世的智慧轻轻勾连,没有说教,却让人懂了:原来太极里的“慢”与“平衡”,本就是对人生的隐喻。
     而结尾“听见槐林的风声,触碰到文明血脉里的从容绵长”,更是添了层诗意的厚重。槐园的实景、吐纳间的感官体验,和文明里的从容力量相呼应,让个人的练拳感悟有了更辽阔的落点——这不仅是一个人的心路,更是传统里那份沉静力量的当代回响。字句间没有炫技,只凭真诚的体会打动人,这大概就是“从容”本身吧。
——————槐园拳社  陈太刚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返回顶部QQ交流群手机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