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园太极 马万里 朝霞打开尘世的黎明, 看到树影婆娑,繁花朵朵。 我沉浸在槐园里, 时间从我的身上,轻盈地转身。 精要十五式的太极拳里, 轻灵,缓慢,一吸一呼。 如这槐园的树木,丝质般的音乐 在枝条间流淌。 在太极之手雕塑成诗意的哲学里, 我的身体轻灵。 内心纯净, 请允许我永远保持一颗虔诚的心。 此刻,洞悉阴阳的指令, 从身体的四面八方赶来。 体内的经络,欣然,舒缓。 如流水趟过我的灵魂。 “我与槐园”征文来稿欣赏(之二十二) 2014年,我有幸拜槐园第二代郑瑛女士为师,成为槐园太极拳第三代弟子。在师父的传授下,拳技有了显著的提升,也有了新的体会,逐渐明白了槐园太极拳的动作就像一条连绵不断的河流,每个动作都是相互关联,相互承接 师父领着我进入了槐园太极拳的大家庭,让我在槐 园大家庭里慢慢成长。 进入了大家庭,在师爷的更为更深层的调整,让我慢慢的领悟到,槐园太极拳博釆众家所长,包含拳里,拳法,功法,技法四大部份,每一动作寓形、神、气、意于一体。拳法与各个派出不同,有独特创始风格,虚实相生,皆成妙境,体现了阴阳相生的哲学思想。使我在学习过程中也慢慢体会到进步。 祖师爷不仅创始了丰富多样的拳发和多种器械,还倡导“半桶水原理”,在技击对决中,习练者依据此理论调整身体中节部位(腰部、腹部等躯干部位),使重心如半桶水般既低且稳,能抵御对手发力推搡,为反击筑牢根基,从哲学层面呼应了《礼记·中庸》中“致中和”的观念 。 师爷他于焦作中站区一片茂密的槐树林中辛苦悟道8年,脚踏阴阳双鱼,身秉精华,将融会贯通的拳术命名为槐园太极,坚持将槐园太极拳的精神世界与美丽的栖息地槐树林相连在一,师爷在槐园太极拳的创立与发展上贡献显著,使得槐园太极拳不仅成为一种强身健体的拳术,更蕴含了丰富的哲学内涵。 此后,作为第三代弟子,我将继续努力认真学习,在这大家庭里不断探索槐园太极拳的奥秘,扛起这份传承责任,把槐园太极拳这门技艺发扬光大。 ——————施菊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