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园太极拳

槐园太极拳 首页 太极人生 太极天地 查看内容

中国地方特色武术拳种集

2016-3-6 16:0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76| 评论: 0|原作者: admin|来自: 未知

摘要:    中国地方特色武术拳种集 ...
  

中国地方特色武术拳种集




?巫家拳
??巫家拳是湖南流传较广、群众喜爱的一个有独特风格的拳种。该拳既有少林拳术的各种攻防手法,又有武当内家拳法。拳架紧凑,刚劲不外露,势势相连,环环相扣,无明显停顿;套路多直线往返,无跌扑、翻滚和跳跃动作。

??巫家拳具有较深的拳理:交手不离七孔,手打三分,脚追七分;乘空而进,见隙必攻;手进身进脚相随,意动气动劲亦动。其拳法有六肘、八拳、十二拳等18套。

??该拳创始人巫必达(1751一1812),又名巫黑,字有能,福建汀洲人。少年习南少林拳,青年时期走南闯北,寻师学艺,深得武当内家拳法的精妙。清乾隆末年,定居于株洲雷打石乡李大魁家,收徒授拳;后到湘潭马家河授徒冯南山、冯连山兄弟。至今该拳已传7代,门徒以万计。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的黄兴、“鉴湖女侠”秋瑾均先后练过巫家拳。传人中的唐徽典,1931年 获湖南省第一届国术考试冠军。

??巫家拳传艺崇尚武德,有“狂妄、轻俯?忘恩负义之徒不教”的戒律。

幕阜拳

幕阜拳又名“龙虎争巢拳”,流传在平江县幕阜山下。相传此拳为晋代医学家葛洪隐居幕阜山(一说葛洪隐居广东罗浮山)时所创。一次葛洪见一猛虎与巨蟒相斗,巨蟒的婉蜒升腾,猛虎的跳跃翻扑,使葛洪悟出其中奥秘,遂将平生所习武功与“龙虎斗”动作融为一体,创造“幕阜拳”。当代传人李良兴于1983年将此拳套路加以整理编出,并在1988年锦州全国武术观摩大会上。表演此拳,受到好评。

??幕阜拳共有套路动作80招式,式式紧密相连,招招相互呼应,善实战攻防。如“四虎游门”一招,可一举控制对方的多面进击,使对方浑身受制。又如“三让徐州”一招,可使对方误认空虚,奋力出击,及至孤注一掷,而守方则可借力打力,一举击败对方。

八拳

据《拳术见闻录》载:“陈雅田,长沙人,学拳于罗大鹏,罗学拳于长沙言先生。言先生少好学,亦精技击,家贫不能自食,稽技于江湖间,败于河南,归就笔耕,壁旁有园养鹤其中。一日,言先生旁息而眺,鹤方修翎,一蛇自杂草中出,与鹤斗,婉蜒取进攻之势,左右迎啄,柔而有力,鹤翅扑击,势疾神速,乃顿悟拳理,首创一技曰‘八拳’。”

??“八拳”朴实无华,内涵丰富,两手似牛角,两脚如犁,二步一势,势势勇狠,变化多端,拳架短小,进退有方。第四代传人王润生(1880―1941),又名志群,长沙县人。1905年留学日本,曾打败日本柔道家,名扬一时。当时留日学生柳午亭、向悄然等数十人纷纷向王润生求授拳术。王润生回国后,在上海击败俄国大力士多维诺夫斯基,誉满申江。1934年起,王润生任湖南大学体育教授。

岩鹰拳

岩鹰拳是新宁县老拳师蒋兆鸿通过多年摸索,在形意十二形、少林五形、鹰拳、鹤拳的基础上精研而成。传予刘烈红。刘在蒋兆鸿的指导下,又经多年实践与总结,使该拳进一步完善。岩鹰拳动作迅猛刚强,快如闪电,拳的跌、扑、滚、翻、纵、跳、起、落、撕、叼、抓、扣、拿、锁、离、合,一招一式无不体现鹰的迅猛刚强和灵敏快捷。该拳徒手套路有虎鹰归巢掌,岩鹰一、二路拳,共为三路。

岳门拳

岳门拳由约200年前临澧县新安杨远志所创,主要流传于临澧、澧县、慈利、石门一带。其特点是舒展大方,拳势威猛,刚劲有力。“发拳有入木三分之势,出腿有斩钉截铁之能”,给人有势如破竹之感。岳门拳强调内功,注重拆手。

??套路有大金刚、小金刚以及大、小背鞭,凤凰展翅等。

黑虎拳

黑虎拳是流行在邵阳、零陵地区的一个重要拳种,属内壮功,有系统的拳械套路,独树一帜,从清代中期至今,已传15代。

??黑虎拳的风格特点:动作朴素,勇猛无华,短打强攻,刚劲有力。其徒手套路有“月中攀桂”、“黑虎掏心”等9套。1983年,大庸市黄德军应邀在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表演黑虎拳,受到观众好评。

侗拳

??侗拳是湖南侗族的一个拳种,流传在新晃、通道、正江3个侗族自治县的侗乡。据传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从外地到侗乡来避难的一个武士,病例在侗寨“鼓楼”里,受侗族青年杨文先的照料护理痊愈后,武士为报答杨文先的救护之恩,将武术传授给杨,经演变而成今天的侗拳。

??侗拳讲究内练“心、神、意、气、力”,外练“手、眼、身、腰、腿”,特点是近身短打、发劲猛,擅长手桥功夫,少脚法,转身灵活四面出击;步形走“田”字形和“凶”字形;拳路紧凑,通常能在一张2米见方的桌上演练套路。练功方法有:拳面(锋)功、指掌功、桩功、腰腹功、排打功等。

骤旋拳

螺旋拳是流行在涟源一带的谭氏家拳,原名少林散子拳。经过数代传人的实践和发展,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改名螺旋拳,已传18代,当代传人涟源县伤科医生谭周文曾参加过1985年全国武术观摩表演,并著有《螺旋拳棍》一书。

??螺旋拳专攻下三路,是一套罕见的短桩“怪拳”,操练起来,犹如砣螺卷地而来,无论是拳、脚或器械,均用螺旋力,故叫“螺旋拳”。

??其手法手型有:右阳卦拳、右翼卦拳、右阴卦拳;腿法步法有:鱼尾步、麒麟步、跪步。

梅山拳

梅山拳源于新化,因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以前新化称梅 山而得名,是湖南一个古老的地方拳种,形成于宋代,明清时期 逐步完善,有77个拳术套路,统称“梅山武功”。

??梅山武功套路短小精悍,手法勇猛多变,有“来如暴风骤雨,去如风卷残云”之说;桩功稳固,“四十天学打,三十夜站桩”,有站桩、坐桩、箭桩、丁桩,以坐桩为主。

??“梅山武功”流传面广,除遍及湖南大部分地区外,云南、贵州、广西、江西、湖北、四川等地也有不少人习梅山武功。

土家拳

?土家拳是湘西土家族的拳种,历史悠久。今大庸市一带流行的土家拳谱,尊岳飞的师傅周同为祖师。赵匡胤惯使的“双马辊”,至今仍在土家族武术中使用。清代为土家拳发展的极盛时期,乾隆至光绪年间,永顺县习土家拳而中武举者有23人。湘西龙山、桑植、永顺、大庸、保靖、泸溪、古丈、沉陵、辰溪等县市均有人习土家拳。

??土家拳注重桩功,以练弓步、马步为主,攻防手法多,以立拳为主,讲究“三法一劲”,即蹬腿、送髋、护肩、斜下冲劲。步法灵活多变,常用蛇形步、标步、梭步、垫步和撤步。拳架紧凑,活动范围小,多近攻短打,动作迅速,拳势凶猛,刚劲有力。

??练功方法,主要有桩功、习柔、轻纵、抗打、拳掌功、走拳架、策手(即散手)等,称为七步法。

苗拳

苗拳是古老的拳种,据苗拳“请师决”的一般咒语所言,该拳始于蚩尤。直到清乾隆年间,花垣县麻栗场金牛寨的石志岩率苗民起义失败后,隐居六里田宽冲(今三角岩乡)授拳传艺,形成比较系统的套路,定名苗拳。石志岩擅长流星和九子鞭,并创造蚩尤拳法。

??苗拳练桩要诀是:“练拳先练桩,打拳不晃荡”,并有“马步马步,一马两步;箭桩箭桩,进击有方;前弓后箭,发劲顺强”。其练眼要诀:“眼似铜铃视行,风吹雨打不瞬”。其身法要点:身正颈直,沉肩垂肘,含胸拔背,俯仰吞吐,靠崩回转,灵活多变,手脚齐进身相随,上下一致劲力顺。其临阵要诀: “一打心沉,二打胆量。”

??苗拳的风格特点是:拳型古老,拳架紧凑,动作弧度小,有“拳打卧牛之地”的说法,技击性强,攻防手法较多,善劈、挑、拨、推、插、勾、拦。其徒手套路有八合拳、六合拳、大四门拳、小四门拳、猴儿拳、猫儿拳、犟子拳、蚩尤拳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QQ交流群手机访问

  

  
您需要 登录 后才可以回复,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QQ帐号登录 使用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意见反馈自定内容自定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