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武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6-3-6 16:0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49|
评论: 0|原作者: admin|来自: 未知
摘要:
关于高校武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武术 ...
关于高校武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  | 关于高校武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武术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计划申占有重要的地位,而高校又是推广、发展、普及武术的重要阵地,总结了高校体育与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与特点,指出高校武术教学今后应在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手段,是上好高校武术课的关键。 ??武术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充分认识到武术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在学校体育中的战略地位,才可能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教学体制研究方面去做一些具体的工作。有很多的武术工作者对我们目前的大学武术教学的情况进行过许多探讨,有不少文献资料还介绍了不同类别的学校在武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武术教学研究的文章比较多。这些研究直接涉及到武术教学内容改革以及教材与教法的研究,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中武术推广普及的效果。有人认为,学校体育课最好开展一些比较时髦时尚的体育项目。在武术的理论与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多地重视和研究学校武术教学改革问题,而不是把武术看成中国民族文化遗产,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老师也好,教练也好,应该明确对教学的改革研究是武术运动发展赋予我们的时代要求,我们的研究目的实际上就是怎么让武术的推广和普及得到更多人的喜爱和接受。 ??目前,武术已列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上好武术课,对增强学生体质,强健体魄,实现终身体育目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掌握科学的手段、合理的教学方法,是上好高校武术课的关键。 ?? ??1?我国高校武术课程的特点 ?? ??众所周知,武术未进入学校之前是家族式口传身授的教学模式,进入学校后,武术借鉴西方体操的教学方式进行体育课的教学。但是,由于武术流派众多、内容丰富,在学校教学中如何取舍,如何建立一整套有体系的教学内容,是非常不易的事情。1961年体育学院本科讲义,是由各个体育学院的专家和教授组织起来编写的本科讲义,直到今天都是各个学校教学内容和教材编写的重要蓝本。在此之前,很多学校虽然有武术教材和武术教师,但没有一个统一的比较规范的教材。50年代后期,各个学院从专业角度和师资特点出发,也编写了一些教材,这些教材对学校武术的普及和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其他学校编写教材提供了范本。 ??普通高等院校体育院系面对的培养对象主要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推广普及武术当中,主要是靠这些教师,毕竟武术专业的学生是少数。武术在学校体育的推广和普及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掌握的技术和教材内容。普通高等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多借鉴体育学院的教材,有的则根据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一些选择,部分地采用体育院校武术教材的内容,师资力量比较雄厚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编写了教材,在本校范围内,或在本地区范围内使用。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80年代中期,教育部体卫艺司才开始组织师范院校教师统编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的系列教材,武术是其中之一。师范院校的第一本武术教材从1985年开始编写,1988年出版,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参考书。同时高等教育出版社又编写了自学、成人教育方面的武术教材。这些教材突出师范性的特点,但是针对武术学科的系统性不强,后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组织了中西南地区的一些院校教师出版了专科的统编教材,主要是供专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使用。这些教材开创了师范院校编写武术教材的先河,为以后的教材编写和出版奠定了基础,由于他们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足,因而被称为试用教材。后来在总结前期教材编写工作的基础上,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对所有的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的大纲又进行了规定,教学指导纲要有了具体的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又统编了以上版本的教材。这些教材作为教育部当时管理和检查评估各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教材编写逐步形成一定的规模,教材编写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的教材,有二十多套,把现在有可能让大学生选择的项目列出来进行教材编写。为了适应教学改革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武术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编写了《武术跆拳道自由搏击》,过去很少把带有共性的搏击类项目结合在一起进行编写。这套教材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以人为本的教学特点,指明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武术教材的建设已经开始朝着适应大学公共体育课改革的方向发展。现在各个学校、各个城市积极投入到各个体育课的教材建设中,都在编写不同版本的各门体育课使用的教材,而且不管哪个学校,教材中都增加了武术的教学内容,也增加了对武术教学内容的要求。 ?? ??2?高校武术教学目标的特点 ??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的特点以及国内外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改变了过去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育实数框架的新标准。它重新构建了体育课程的内容体系,拓宽了课程学习的范围,将体育课程学习的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5个学习领域。这5个学习领域的划分真正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发挥体育课程健康育人的功能。由于中小学的体育课或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就是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按照这个课程目标,学习内容被划分为5个领域,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不同,这5个学习领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而且各个学习领域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身体练习来完成的,不可能把这5个学习领域隔离开来进行教学,更不可能理解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通过理论课、知识课来教育完成,它都是在身体活动课程当中来完成的。所以,了解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思路和想法是很有好处的,在培养武术教师上武术课时,教什么内容,如何去教,教学方法的改革等等工作,是值得深思的,很多地方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 ??3?建议 ?? ??3.1?注重武术基本功的教学 ??武术基本功是学好武术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更好地接受武术套路的学习。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内容非常丰富,按身体部位和练习形式可分为八大类:肩臂练习、腿部练习、腰部练习、手型手法练习、步型步法练习、跳跃练习、平衡练习和扑滚练习。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结束大学体育必修课以后,许多套路已不能再完整地练习,但所学基本功动作,如腿法练习种的正踢腿、侧踢腿、里合腿,外摆腿等直摆性腿法,前蹬腿、弹腿、侧踹腿等屈伸性腿法,各种掌法、拳法、腾空动作以及发展柔韧相练习的各种压腿压肩和下腰等动作,学生多能很好的完成,也能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 ??3.2?抓好动作组合练习的教学 ??武术动作组合练习是指把几个基本动作有序地编排起来,遵循武术的基本要求,结合身、眼,手法、步法及精神进行练习。组合练习是套路练习的必要准备和过渡。武术套路是由多个组合按照套路的风格,特点有机编排而成的,组合练习掌握好了,进行套路练习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也就提高了学习兴趣。 ??在进行组合练习时,重点应放在动作规格、劲力协调、精神上,体现出武术的形神结合、内外合一、攻防兼备的技击特点。反复的组合练习,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既为套路练习打下很好的基础,又为学生曰后的锻炼提供更多、更便利、更有效的锻炼方法。 ?? ??3.3?完善武术套路教学 ??武术教学在大学的课程设置中,每学期一般开设2~3个套路,学生在1~2年的必修课中应该学到8~12个套路,学生除了完成必须的学分之外,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性格特点和爱好,有目的地选择3~5个套路作为终身锻炼的手段。 ??武术套路按其功法可分为内家拳法和外家拳法,同时也有徒手、有器械,有长兵、有短兵,有单练、有对练,等等。课程设置上应全面一些,而从难易程度上来讲,徒手的拳术套路比器械套路容易掌握,所以应先教徒手套路,以此来牢固地掌握武术运动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体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演练特点,才能教授有器械方法的器械套路。徒手套路练习是器械套路练习的基穿?在进行徒手套路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弄清套路中动作的方向、路线,使学生通过老师完整的套路示范、简明易懂的讲解,首先弄清方向和路线的曲折迂回,来龙去脉。2)掌握动作规格的完整性和准确性。3)动作连贯一致,用力顺达。4)准确掌握动作的劲力、节奏、精神、协调,达到内外合一。5)了解动作的技击作用,理解武术仰视无高的含义。6)反复练习,曰臻完善,理解“拳打千遍,身法自然”的道理。 ?? ??3.4?注意将武术理论教学贯穿于技术教学之中 ??武术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特点风格各异,其理论知识面更为广泛。诸如武术的基本概念,起源及发展的历史演变、哲学基穿?生理机制、养生思想、武德思想的诸多方面。根据学校体育课的特点,在武术教学时,可结合套路教学,着重讲授技术动作的规格标准、基本规律、攻防含义、健身、防身的价值以及武理,武德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的方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运用现代科学知识讲授武术的理论知识,全面培养学生的习武能力。 相关作者: 曾丽玲?杨?武?易小竖 来源: 中华武术08年5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