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所考,太极拳与戚继光所编三十二势有相当渊源,今录《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及“三十二势拳谱”供予同好者。 戚继光拳经捷要篇及三十二势拳谱
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一生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武备新书》、《莅戎要略》等兵学著作是后代研究古代军事的重要资料,其中收辑在《纪效新书》中的《拳经》,则是实战中得出的武术心得,《拳经捷要篇》实是《拳经》的自序,介绍他所创编的“三十二势”拳路的基本原理。
卷十四拳经捷要篇
(此艺不甚预于兵,能有馀力,则亦武门所当习。但众之不能强者,亦听其所便耳。于是以此为诸篇之末第十四。)
拳法似无预於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故存於后,以备一家。学拳要身法活便,手法便利,脚法轻固,进退得宜,腿可飞腾,而其妙也,颠起倒插;而其猛也,披劈横拳;而其快也,活捉朝天;而其柔也,知当斜闪。故择其拳之善者三十二势,势势相承,遇敌制胜,变化无穷,微妙莫测。窈焉冥焉,人不得而窥者,谓之“神”。俗云:“拳打不知”,是迅雷不及掩耳。所谓“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有十下”。博记广学,多算而胜。 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囮拳,名势各有所称,而实大同小异。至今之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番、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吕红八下虽刚,未及绵张短打,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少林寺之棍与青田棍法相兼,杨氏枪法与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虽各有所长,然传有上而无下,有下而无上,就可取胜於人,此不过偏於一隅。若以各家拳法兼而习之,正如常山蛇阵法,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其身而首尾相应,此谓“上下周全,无有不胜”。
大抵拳、棍、刀、枪、叉、钯、剑、戟、弓矢、钩镰、挨牌之类,莫不先由拳法活动身手。其拳也,为武艺之源,今绘之以势,注之以诀,以启后学。既得艺,必试敌,切不可以胜负为愧、为奇,当思何以胜之?何以败之?勉而久试。怯敌还是艺浅,善战必定艺精。古云“艺高人胆大”,信不诬矣!
余在舟山公署,得参戎刘草堂打拳,所谓“犯了招架,便是十下”之谓也,此最妙,即棍中之连打连戳一法。 拳法似乎不是直接参与大规模战争的军事技术,然而它能灵活手脚,养成肢体勤劳耐苦的习惯,这是初学战斗技艺的入门之路啊!所以把《拳经》保存于后,以作为一家之说。
学习拳法,要做到身法灵活方便,手法随意伶俐,脚法轻盈稳固,进身退步能得其时宜。腿要能飞起袭击,它的巧妙,就如颠起倒插摔跌法;它的凶猛啊,要数横拳披劈;它的快捷,可看活捉朝天一类的拿法;它的柔处,在于懂得转侧斜闪。
为此,选择各式拳法中较优秀的三十二个式子,使之式式相承。在与敌夺取胜利时,其变化无穷无尽,微妙之处莫测高深。深邃难知,别人看不透的打法,才称得上“神”!俗话说:“拳打不识”,这样在格斗中才可以做到迅雷不及掩耳。也就是武学中常说的:“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有十下”。所以要博学广记,多算而后才能取胜。
古今拳派,在宋太祖时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等等。虽然其名目与拳式各有称呼,而实际内容却大同小异。到今天的温州派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番、十二短等等,这些都是好中之好的拳法啊!吕红的拳术八法虽刚硬,却及不上绵张的短打。山东李半天的腿法、鹰爪王的拿法、千跌张的跌法、张伯敬的打法;少林寺的棍法兼容了青田棍法,以及杨氏枪法与巴子拳棍,都是当今很有名的。
虽各有所长,但认为有上而无下,有下而无上的拳法就可战胜别人,这不过是偏于一方的说法。若能选取各家拳法,综合练习,就如兵法中的“常山蛇阵法”: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其身而首尾相应。也就是所谓“上下周旋,无有不胜”。
大体上说,拳、棍、刀、枪、叉、钯、剑、戟、弓矢、钩镰、盾牌等武艺,无不先从联习拳法活动身手开始的。这拳法啊,是武艺的根源。
现在我把它绘制成图,加注口诀,用以启示后来的学习者。既然练成了武艺,一定要竞技试敌,切不可因胜而骄或因败而愧。应当思考怎么会胜的?怎么会败的?勉励自己多试验。害怕敌人还是因为拳艺浅,骁勇善战的人肯定武艺精深。古人说“艺高人胆大”,这话实在不假啊!
我在舟山公署时,与参将刘草堂一起打拳,他所说的“犯了招架,便是十下”,真是精彩之极,说的就是棍法中的连续击打。
三十二势拳谱
1、 懒扎衣出门架子,变下势霎步单鞭。对敌若无胆向先,空自眼明手快。
2、 金鸡独立颠起,装腿横拳相兼。抢背卧牛双倒,遭着叫苦连天。
3、 探马传自太祖,诸势可降可变。进攻退闪弱生强,接短拳之至善。
4、 拗单鞭黄花紧进,披挑腿左右难防。抢步上前连劈揭,沉香势推倒泰山。
5、 七星拳手足相顾,挨步逼上下提笼。饶君手快脚下如风,我自有搅冲劈重。
6、 倒骑龙诈输佯走,诱追人遂我回冲。恁伊力猛硬来攻,怎当我连珠炮动。
7、 悬脚虚饵彼轻进,二换腿决不饶轻。赶上一掌满天星,谁敢再来比并。
8、 邱刘势左搬右掌,劈来脚入步连心;挪更拳法探马均,打人一着命尽。
9、 下插势专降快腿,得进步搅靠无别。钩脚锁臂不容离,上惊下取一跌。
10、 埋伏势窝弓待虎,犯圈套寸步难移!就机连发几腿,他受打必定昏危。
11、 抛架子抢步披挂,补上腿那怕他识。右横左採快如飞,架一掌不知天地。
12、 拈肘势防他弄腿,我截短须认高低。劈打推压要皆依,切勿手脚忙急。
13、 一霎步随机应变,左右腿冲敌连珠。恁伊势固手风雷,怎当我闪惊巧取。
14、 擒拿势对脚套子,左右压一如四平。直来拳逢我投活,恁快腿不得通融。
15、 中四平势实推固,硬攻进快腿难来。双手逼他单手,短打以熟为乖。
16、 伏虎势侧身弄腿,但来凑我前撑,看他立站不稳,后扫一跌分明。
17、 高四平身法活变,左右短出入如飞。逼敌人手足无措,恁我便脚踢拳捶。
18、 倒插势不与招架,靠腿快讨他之赢。背弓进步莫迟停,打如谷声相应。
19、 井栏四平直进,剪臁踢膝当头。滚穿劈靠抹一钩,铁样将军也走。
20、 鬼蹴脚抢人先着,补前扫转上红拳。背弓颠披揭起,穿心肘靠妙难传。
21、 指当势是个丁法,他难进我好向前。踢膝滚躜上面,急回步颠短红拳。
22、 兽头势如牌挨进,恁快脚遇我慌忙。低惊高取他难防,接短披红冲上。
23、 神拳当面插下,进步火焰攒心。遇巧就拿就跌,举手不得留情。
24、 一条鞭横直披砍,两进腿当面伤人。不怕他力粗胆大,我巧好打通神。
25、 雀地龙下盘腿法,前揭起后进红拳。他退我虽颠补,冲来短当休延。
26、 朝阳手偏身防腿,先缝锁逼退豪英。倒阵势弹他一脚,好教师也丧声名。
27、 雁翅侧身挨进,快腿走不留停。追上穿庄一腿,要加剪劈推红。
28、 跨虎势挪移发脚,要腿去不便他知。左右跟扫一连施,失手剪刀分易。
29、 拗鸾肘出步颠剁,搬下掌摘打其心。拿鹰捉兔硬开弓,手脚必须相应。
30、 当头炮势冲人怕,进步虎真撺两拳。他退闪我又颠踹,不跌倒他也茫然。
31、 顺鸾肘靠身搬打,滚快他难遮拦。外绞刷回拴肚,搭一跌谁敢争前。
32、 旗鼓势左右压进,近他手横劈双行。绞靠跌人人识得,虎抱头要躲无门。
(西谛本)
1、懒扎衣 2、金鸡独立 3、探马 4、拗单鞭 5、七星拳 6、倒骑龙 7、悬脚虚饵 8、邱刘势 9、下插势 10、埋伏势 11、抛架子 12、拈肘势 13、一霎步 14、擒拿势 15、中平势 16、伏虎势 17、高四平 18、倒插势 19、井栏四平 20、鬼蹴脚 21、指当势 22、兽头势 23、神拳 24、一条鞭 25、雀地龙 26、朝阳手 27、雁翅势 28、跨虎势 29、拗鸾肘 30、当头炮 31、顺鸾肘 32、旗鼓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