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 不妨试试“三伏灸”
2016-3-6 16:4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40|
评论: 0|原作者: 张岩|来自: 未知
摘要:
冬病夏治 不妨试试“三伏灸”
张岩
...
冬病夏治 不妨试试“三伏灸” 张岩 |  | ??每年入伏的第一天,也是各中医院最热闹的日子,病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就是为了不错过传统中医“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何为“三伏灸”中医有“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及“春夏养阳”观念,在一些过敏性疾病夏季病情较平稳时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疗,提升患者的阳气、增强抵抗力,可减少冬天发病的机率,甚至不再发博?三伏灸疗法最早文字记载在南北朝,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清初张璐《张氏医通》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用三伏灸疗法治疗疟疾、哮喘等病,并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三伏天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在时间治疗学上,中医认为:庚日属金,与肺相配,为驱散内伏寒邪最好节气日期,加上辛温祛寒逐痰平喘走窜通经药物在特定经络上治疗,疗效更好。传统药物是沿用清代张璐所著《张氏医通》中记载的白芥子散,即由白芥子、细辛、甘遂、玄胡等组成,经过研磨后调成糊状,做成小饼状,并加入麝香以备用。在每年的初、中、末伏,根据病人的病情,结合经络辩证的原理,选取相关的穴位,进行药物敷贴,使皮肤产生灼热感,刺激穴位,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秋冬季节,过敏性气喘的病人最为痛苦,寒冷的刺激容易诱发严重的过敏,病情发作时,出现喷嚏、咳嗽、胸闷、喘息等急性症状,医师临症治疗时,常以控制症状为主。到了夏天时这些过敏症状都会逐渐好转,利用这时候来改善体质是最佳的时机。中医冬病夏治的方法,不只对过敏性气喘疗效良好,同时对一些冬季常发的慢性病,如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肤炎、肺气肿等,都可依三伏天的调养治疗,到了冬天,病情自然减轻,甚至痊愈。 ??选择炎夏三伏日灸贴治疗,此时自然界阳气旺盛、气候温和,体内正气充沛、气血畅通,病人内有抵抗之力,外可免受寒冷刺激,若再施以针灸穴位治疗,则有利于调整肺脾肾等脏腑功能、鼓舞人体正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所以冬病夏治是指在疾病的缓解期做积极的治疗,趁病情稳定时,加速改善体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据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李国勤介绍,所谓冬病就是指在冬天寒冷的季节容易反复发作加重的咳嗽、气喘、咳痰、胸憋,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另外还可以涉及到一些其他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所说的哮喘主要指的是以哮、咳、痰、喘为主的主要症状,和西医对哮喘的认识是有区别的。西医所指的哮喘主要是指过敏性支气管哮喘,中医所说的哮喘是一个广义的范畴,是指临床上所见到的哮、咳、痰、喘等症状的综合征。“不治已病治未博?“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传统中医除了通常的穴位敷贴之外,“冬病夏治” 常采用“伏针”、艾灸等方法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性腰痛、肩周炎、颈椎博?慢性肠胃炎引发的腹泻、冻疮等博?此外,推拿、拔火罐、药膳、运动等疗法,都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三伏贴穴位疗法是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其局部皮肤自然充血、发热、潮红。利用三伏天发热气候,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敷贴以辛温、逐疾、走窜、通经及平喘的药物,使人体之阳气得天阳之助,利用药物对阳气的疏通,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从而增加身体抗病能力,痼疾可愈,并可预防旧病复发。 ??三伏天针刺是选温阳、补气之特效验穴施以针法;推拿是选多气多血之经,补阳、泄邪之穴施以手法;药膳是选具调理肠胃、化痰理气、补气益津之品施以调用,并禁忌暴食生冷;运动指慢跑、游泳、太极拳、气功等进行锻炼。诸法协配、联合,规律实施,从而丰富“冬病夏治”的措施,使人体防治病症的预防效果更加显著。 ??据李国勤医师介绍,从大椎穴往下数第三胸椎旁开1.5厘米的位置就是肺俞穴,第五个胸椎就是心俞穴,第七个胸椎是膈俞穴。中医理论认为肺俞的作用是宣肺理气,心俞的作用是调理气血,膈俞的作用是健脾化痰。在上述穴位贴完“ 伏贴”以后,有的人会有刺痒的感觉,这是药物的一种治疗反应,也有的人会出现红、肿、热、痛或者起泡,这时可以及时揭下来,然后用消毒的针或者注射器抽出泡中的积液涂一些紫药水就可以了。当然这种情况很少见,大约只有1%至5%左右。而且按照临床经验来看,反映强烈的病人疗效往往会出乎意料的好。“三伏灸”有禁忌也不是所有的哮喘病人都可以采用冬病夏治方法的。李国勤医师说,经常反复咳黄脓痰和血的病人不适宜冬病夏治。一般情况下只要是阳虚体质的病人都适用。此外,有皮肤过敏体质的人不适宜冬病夏治,因为药物容易引起皮肤过敏。 ??虽然在夏季是过敏性疾病的缓解期,但还是须避免受冷的刺激,如冷气直吹、吃过多寒凉食物等。所以,为了真正做到“冬病夏治”的保健,除了依照医师的指示按时用药外,生活上的照顾与饮食控制也同样重要。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包括禁食一些辛辣食物、肥肉等,中医认为肉生痰。另外,贴后6至10小时内不能洗澡。 ??三伏贴穴位敷贴对儿童及成人均可,但当天有感冒、肺部感染、发烧、咽喉发炎、过去有中西药物过敏史、皮肤容易过敏、皮肤破损、严重的心肺功能不足、孕妇以及1岁以内婴儿,都不适宜接受三伏天穴位疗法。 ??医师仍提醒患者,针对不同的病因引起的寒性疾病,还需要到医院辩证治疗,不可迷信冬病夏治。贴敷膏药中含有辛温发散的中药,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接受冬病夏治治疗,以免疗效不佳,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