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守住人体健康的九道防线 -- 养生专家杨秀玉教
2016-3-6 16:4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41|
评论: 0|原作者: 元真|来自: 未知
摘要:
把守住人体健康的九道防线 -- 养生专家杨秀玉教授访谈录
元真
...
把守住人体健康的九道防线 -- 养生专家杨秀玉教授访谈录 元真 |  | 2006年秋,笔者在湖北省武当山特区召开的全国养生专家学术研讨大会上,采访了养生专家杨秀玉教授。 杨教授存多年从事人体养生保健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中意识到,病人是治不完的,单纯的靠医生和药物很难使人健康长寿。如何才能让人少得病或不得病,从根本上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呢?杨教授发现,人的身体素质一般从26岁以后开始下降。而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很少有人会去考虑健康问题,依然是每天疲于工作,超负荷地透支体力,等到感觉身体虚弱、疾病产生的时候,恐怕就为时已晚了。传统的锻炼方法,需要长期坚持,而存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今天,能坚持下来的人少之又少,这也许就是社会上亚健康人群的比例达到75%以上,而健康人只占到5%左右的原因。杨教授苦心钻研,将中医养生方法、道家养生方法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结合起来,研究出一套科学、实用、易于坚持而又能事半功倍的养生方法。 如何能科学地进行养生保健,首先得了解人体健康的九大防线,把守件这九道防线,人就能够健康长寿,这九大防线是什么呢? 第一是肾。肾为先天之本,人的牛长,发育,壮大,衰老都跟肾有关系。肾主骨,能藏精,精又能生髓,而脊髓通于脑,脑为髓之海。所以,想要健脑,骨骼强壮,精力充沛就必须补肾。古人说:“肾气盛则寿延,肾气衰则寿夭,肾气绝则不尽天命而死也”。肾虚的人体内氧化物过多,而氧化物过多地堆积是各种疾病和衰老的根源。如果肾能保养好,就能为健康打下第一道防线。 第二是脾。脾为后天之本,人体内气血的生成跟脾有关。脾统血,主营养的吸收。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脾胃虚弱的人,营养状况就不好,久而久之,身体会越来越虚弱,各种疾病也会接踵而至。所以,保持脾胃的功能旺盛,可为健康打下第二道防线。 第三是气血。气血为人体生命的动力,气血的运行正常,五脏的营养才能得到供应,五脏的功能才能保持正常。而疾病和衰老就是五脏的功能下降,气血失调,内环境失调所致。《黄帝内经素问》中说:“人以天地生,天地合气,命之原人。”“人之有者,气与血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牛。”所以,体内气血运行正常,人体就不会得病,就为健康打下第三道防线。 第四是阴阳平衡。人体内有阴阳,阴盛阳衰为阳病,阳盛阴衰为阴博?糖尿病开始就是阴虚火燥,最后导致阴阳两衰,而阴阳离绝也就是生命的最后阶段。“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神乃绝”,时常不断地保持体内的阴阳平衡,就能为健康打下第四道防线。 第五是精神因素。人的七情跟五脏的关系密切,人有五脏化生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喜伤心,恐伤肾,忧伤肺,思伤脾,怒伤肝。而五脐的变化又反过来影响人的情志,如肝火旺的就越容易发怒,百病生于肝气,肝火大,伤脑,使血管痉挛,血斥升高,所以有心脑血管病的人,最忌情绪的过度变化。五脏之气都会伤身体,精神因素可导致人体提前衰老,所以保持心态稳定,保持一颗平常心,可为健康打下第五道防线。 第六是经络。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营阴阳也。经络是一个网络系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药物入经,五脏之道皆出于绎,血气不和。百病乃至。《黄帝内经》上说:“经脉阻,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调。”,所以,任何保健,经络调控是基穿? 第七是内环境平衡。疾病就是由内环境不平衡引起的,这其中包括各种因素,如饮食方面,运动方面等等。 第八是自由基清除系统。自由基是人体内没有配对的原子和原子结合所形成的集团。它在人体内非常活跃,可以和任何没有配成对的原子或分子结合,产生强大的破坏性。自由基在人体内本身具有一定的消炎,杀菌的作用,而人体内有一个自由基清除系统,人体在26岁以前,这个产生一一清除系统之间存存着一个动态的平衡。由于各种原因,这个平衡都会被破坏。当自由基堆积过多时,各种疾病就会产生。自由基攻击DNA是肿瘤细胞形成的原因。正常细胞转化成癌细胞是一个过程,自由基攻击DNA以后,DNA的录制发生变化,从而引发可遗传的变异,而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直接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从而阻止自由基对人体正常细胞的伤害,可起到防病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第九是运动。“动则不衰”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经常运动,可使气血调和,百脉畅通,脏腑功能旺盛,肌肉丰满,关节灵活,精神愉悦,情绪舒畅,从而使体魄健全,壮实有力,精力旺盛,思维敏捷,动作自如,反府灵敏,故能防止和减缓衰老的进程,减少疾病,促进健康长寿。 人们该如何把握件这九道防线呢? 杨教授说:我根据多年来研究得出了结论,养生府该从多种角度入手,循序渐进。我总结出了一套系统科学实用的养牛方法,从全面检测亚健康、预防、治疗、饮食起居、功法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珲,才会有不同反响的卓著功效。杨教授最后说:“要想健康长寿,首先要修养生之心,才能做长寿之人,但愿天下人都能重视科学养生,获得健康长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