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起源视角下的当代欧洲政治
2016-3-6 16:5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46|
评论: 0|原作者: admin|来自: 未知
摘要:
文明起源视角下的当代欧洲政治
郇庆治
...
文明起源视角下的当代欧洲政治 郇庆治 |  | ? 在本学期,笔者将再次向国政专业的本科生开设“欧洲政治与国际关系”(我更喜欢欧洲政治概论的名称)课程。回顾起来,这已经至少是笔者第7次讲授这一课程,而且还不算此间同一学期中开设的中文与英文两个版本(英文版主要向双学位的同学讲授)。我已很难回忆出第一遍授课时的紧张与窘迫,授课水平自然也可想而知。一者是为了做一种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二来是强迫自己对所讲授的主要问题做一些更深入集中的思考。笔者计划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写一组欧洲政治方面的短论,希望更多地听到来自同学与同事们的批评性反馈,当然更希望有一些真正学术意义上的双向交流。本文是这一系列的开篇,主要想结合暑假期间阅读徐达斯先生的著作《上帝的基因:破译史前文明密码》谈一些想法。 ?提到欧洲,人们最先想到的恐怕是她灿烂夺目的近代现文明,而其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现代民主制及其理念。一个只有几十万人口的欧洲城市的名气恐怕要比我们中国上千万人口特大城市的国际影响大得多(比如澳大利亚学者在介绍我们今年5月举办的环境政治国际会议举办地济南时就用了北京南边的一个城市的说法)。我们心中当然可以非常委屈,但一个事实是,我们在近现代历史上留下的划时代性印迹的确很少。欧洲近现代文明肯定有着她自己的历史发展与渊源,而且大部分人都从古希腊周围的地中海沿岸寻找其起源(比如近东)。 “上帝的基因”一书的主题是颠覆性的。作者认定,在古老的欧洲文明和也许更加古老的华夏文明之前,其实在如今的印度地区大约5000年前存在过一个古老与文明得多的文明即吠陀文明。这种史前文明不但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天文观察技术、城市建筑技术和青铜制造技术,而且创造了一个神地人三维和谐融通的哲学宗教理论。随后出现的区域性文明包括欧洲文明既是这种文明的裂变或地区化的过程,也是其哲学价值观逐步沦落或简单化的过程。如果这一假说是真的,那么不仅中国的文明史要重写,欧洲文明的历史恐怕也要重新解释。 ?在笔者看来,真正的难题在于,一方面我们很难肯定这种假说,试想,大约5000年前人类竟然已经出现过如此均质化和全球性的文明,考虑到当时的自然条件与人类技术条件,是很难想象的,何况要形成那样一种文明状态又要需要多少年,这远不是吠陀学者的5000年轮回信仰可以解释的。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很难简单否定它,因为那将意味着,世界各地的各种文明在大约相同的时间(公元前3100年左右)同时达到了一种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而要对同一种结果的不同原因做出正确解释只能会更加困难,比如说清楚埃及金字塔和印第安人金字塔的不同原因。 ?而从哲学精神与架构的角度看,伴随人类文明发展出现的最大转折却是人类生活与信仰结构的二元化:从神―地(天)―人到自然―人。在一个三维的框架中,尽管现实生活可能异常地艰难(至少从现代人的角度看是如此),但那时的民众很可能有着更高与复杂的追求(因为他们更多考虑的是肉体消逝后灵魂的不朽,结果更多的时间与财富要用于对神的敬畏和天地的领悟),但文明的进程使人类最终抛开了神灵的庇护与羁绊,而试图以人类的理智与技艺直面自然,结果人类社会逐渐变成了一个世俗化与物质化的平面。就此而言,我们异常推崇的欧洲近现代文明很可能是人类在迷途中走得最远的一种人类生活状态,而且很难设想它所创设的政治与社会制度包括民主制度能够解决这一层面上的问题。 ?笔者忽然想到了我们目前讨论的生态文明创建的条件问题。其实,它应该是对现有文明模式的一种超越,特别是需要重建一种三维而不是二维的人类思维与生活条件,关键当然在于“神”这一维度的来源,西方当代发展的事实已经表明,一个已经世俗化了的社会和致力于征服自然的社会很难生长出对自然的神性化理解与尊重,而我们中国呢?人类真正的出路当然不在于吠陀学者们的5000年轮回咒语,但却的确需要一种古雅利安瑜伽士般的超越性思辩精神。对此,当代欧洲政治能够提供一种正向的答案或动力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