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园太极拳

槐园太极拳 首页 武林文苑 文苑私语 查看内容

蒙古的主要战役与战争2

2016-3-6 16:5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05| 评论: 0|原作者: admin|来自: 未知

摘要:    蒙古的主要战役与战争2 ...
  

蒙古的主要战役与战争2






窝阔台即位之后,决定再次出征金国。这次由他亲率大军走中路,南下渡河,由洛阳进军。斡惕赤金那颜统左路军,由济南进军。拖雷统右路军自凤翔渡渭水,由宝鸡南下,过宋境,沿汉水而下,到唐、邓二州以成包抄之势。

拖雷所率的右路军出宝鸡,派搠不罕出使宋朝,请求借道并出兵援助,使者被宋边将所杀。拖雷大怒破散关,攻入冲中,破凤州、西和(今甘肃西和)、沔州(今陕西略阳)、阶州(今甘肃武都)、兴元(今四川汉中),大掠而回。蒙古军进而从金州(今陕西安康)东下,取房州,渡汉水,于公元1231年(窝阔台汗三年)末进入邓州境内。 在前一个月金朝已经得到蒙古军由金州向东而来的消息,急忙调金大将完颜合达――移剌蒲阿军守邓州,合答以二十万大军设伏于邓州禹山。在蒙古军渡江之前,金提控步军、临淄郡王张忠提议攻其不备,移剌蒲阿没有采纳。拖雷军四万渡汉江至禹山,完颜合达在两山隘中埋伏,企图夹击蒙古军,且金军居高临下,早已将步、骑兵分别部署于山前山后。拖雷得到进军设伏的消息后,决定不从正面攻击,避开金军的主力,派轻骑迂回至山后,向金军发动了进攻。完颜合达指挥金军迎战,派都尉高英率兵与蒙古军交战,蒙古军因为兵少不敌而退。接下来蒙古军又突袭了都尉樊泽所率金兵,交战中完颜合达杀死了蒙古军一名千夫长,蒙古军只好又退。拖雷见金兵屯重兵于此,不再与金兵正面交锋,退出禹山约三十里处。又留一部分兵力牵制金军,将其主力分散开,从不同的方向沿邓州至汴京方向进攻,这样避开金军的主力,沿途各州县皆为蒙古军所破,蒙古军烧掉了给金军补给的粮草,断绝了金军与后方的运输线。这样金军想与蒙古军决战的计划落空了,完颜合达见后方空虚,害怕蒙古军乘虚占领汴京,于是从邓州率兵尾追蒙古军,路上与杨沃衍、武仙军会合,继续北进,入援汴京。









蒙古军尽毁金兵精锐的三峰山战役


1231年夏天,窝阔台在居庸关北的官山大会诸王,决定分三路向金国进攻。窝阔台率中军攻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西),趋洛阳;拖雷统右军绕过金国的军事重镇潼关,由宝鸡南下,假道宋境,沿汉水而下,由唐(今河南唐河县)、邓(今河南邓县)北趋汴京(今河南开封);斡陈那颜主左军,由济南进军,形成对汴京三面围攻之势。

拖雷出宝鸡,派搠不罕出使南宋,要求借道并出兵。南宋杀死了使者,引起了蒙、宋的战争。拖雷分兵进攻宋朝各城,入汉中,进袭四川返回。蒙古军进而由金州(今陕西安康)取房州,前锋三千余人在武当山破金兵十余万,取均州,渡汉水,于1231年末进入邓州境内,金大将合达以二十万大军埋伏于邓州西南的禹山,占据险要地势以待蒙古军。而拖雷兵不足四万,12月以轻骑与金兵战于禹山,蒙古佯败诱敌,金兵按兵不动。托雷又举火夜行,直奔邓州城,合达急忙回兵保邓州,使拖雷攻城三日不克,只好又向北攻打汴京。合达统十五万大军尾追不舍。蒙古军照拖雷的“毋令彼得休息,宜夜鼓噪以扰之”的计策,沿途不断地袭击金兵。

1231年正月,金兵到达钧州(今河南禹县),拖雷派抄思率精锐部队阻击金兵,金兵到了钧州西北的三峰山,被抄思索率的蒙古军阻截。当时恰逢天降大雪,金兵个个冻得已无人色,这时窝阔台又派来一万部队前来支援。面对如此有利的形势,拖雷下令发起总攻。金兵大败,十五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金朝精锐尽毁于这场战役。完颜合达败走钧州,大将移剌蒲阿被杀。不久蒙古军攻下了钧州。

三峰山战役后,金朝元气大伤,蒙古军势如破竹,终于在1234年正月,蒙、宋军队攻进蔡州城,金哀宗自杀,金灭亡。



蒙宋联军灭金的蔡州之战


窝阔台为了继承成吉思汗灭金的遗志,在他统治期间进行了又一次的灭金战争。

这次灭金经过三峰山战役大败金兵后,基本上已经到了尾声。蒙古军在攻下了汴京以后,金主哀宗逃到了归德,蒙古军紧随而至,夜里哀宗派兵袭击蒙古大营,蒙古将领撒吉思卜战死,蒙古军大败。哀宗认为归德不宜久留,决定退往蔡州。

哀宗到了蔡州之后,由于蒙古军距蔡州尚远。哀宗下令修建防御工事。九月两路援军到达蔡州,金兵准备拒守蔡州,可是蔡州无险可守,蒙古军破城只是时间问题。

为了彻底灭亡金国,窝阔台遵循了成吉思汗“联宋灭金”的战略计划,遣使臣到宋朝商议夹攻金国。宋朝早就对金国有报复之心,同意出兵联合灭金。公元1233年(窝阔台汗五年)8月,蒙古军由塔察儿率领,宋军由孟珙率领,两军夹击蔡州。9月蒙古军到达蔡州。哀宗命金军分兵拒守,蒙古军修筑堡垒,准备久困蔡州。10月徐州金军守将郭思与部将野驴归降蒙古。11月宋军孟珙率兵万人抵达蔡州,并运来30万石粮草,以此支援蒙古军。

蒙宋两军会师后,由宋军攻城南,蒙古军攻城东西北三面。经过一番激战蒙古军攻破外城,金守将高腊哥战死。不久蒙古军攻破了西城,金都尉王实战死。因为忽斜虎死守,蒙古军难以入城。

1234年1月1日,被围困了3个月的蔡州已经粮尽,士兵们终日饥渴。9日蒙古军从西城攻入,转入巷战,又因为忽斜虎率兵以死相搏,蒙古军不得不再次退回。

哀宗见大势已去,决定传位于元帅承麟。10日清晨,承麟即位,正在举行仪式之际,宋军已在城南进攻,金兵急忙应战。不久宋军攻下城南,御史大夫乌古论镐被俘,乌林答胡士战死。与此同时蒙古军攻破了西城,再一次遇到了忽斜虎所率精兵的抵抗,战斗非常的激烈,最终忽斜虎战败,他与随从将领及500名士兵一同自京?此时蒙宋联军全部攻入城内,承麟退到保子城,被乱军杀死。从此,金朝灭亡。









震撼欧洲大陆的长子出征


关键词:长子出征 窝阔台 和林 忽里勒台 察合台 那颜 术赤 拔都 贵由 拖雷 蒙哥 成吉思汗 阔列坚 速不台 斡耳朵

公元1235年(窝阔台汗七年)窝阔台汗在和林召开“忽里勒台”决定出兵征讨里海以北未服诸国。按照察合台的提议,诸王、万户、千户、百户、那颜的长子参加这次远征,参加出征的有术赤的儿子拔都、斡儿答昔班和唐兀惕,察合台的儿子拜答儿,孙子不里,窝阔台的儿子贵由,合丹,拖雷的儿子蒙哥、拔绰以及成吉思汗庶子阔列坚等。史称“长子出征”。全军有十五万人,统帅为拔都,副统帅为速不台。

1236年秋,在不里阿耳境内蒙古诸王与速不台统率的军队与拔都会合。蒙古大军进入欧洲以后,首先攻占的是不里阿耳城,它位于伏尔加河的下游。1237年冬蒙古军进军斡罗思,而他们第一个目标就是里亚占公国。由于里亚占公国无力抵抗强大的蒙古军,所以向其他公国求援,但是诸国均不出兵随后里亚占公国苦战三日,最终为蒙古军所占领。阔列坚在攻占科洛姆纳的时候阵亡。

1238年初,蒙古军挺进莫斯科。他们到达后,从四面八方修筑了宽度可容纳三四辆马车并排而行的道路。然后架起投石器,经过五天的激战,攻陷了该城。蒙古军在胜利后又向东北进军,占领了斡罗思首都弗拉基米尔等十四座城市。

1238年3月,拔都统帅的蒙古军向基辅王朝的古都诺夫格罗德进发,但因多为沼泽地,无法行军,故向南挺进,沿途攻占了斯莫棱斯克切尔尼科夫公国。1239年蒙古军在钦察草原修养兵马。同年秋,拔都又进攻南斡罗思和西南斡罗思,于年末占领了基辅、加里奇、布列斯特等公国。至此,蒙古军已经占领了斡罗思的领土。

拔都借口匈牙利人收留斡罗思于钦察部残部。统十二万大军进攻匈牙利同时留三万均镇守南俄。1241年初入侵欧洲腹地。拜答儿率领察合台的三万部队进攻波兰,以此来截断匈牙利的外援。此时的波兰有五个公国,不实统一领导。3月蒙古军渡过维思秃剌河,破桑多米尔城,围攻克剌科夫城。克剌克夫和桑多米尔的驻军封锁了通向克剌克夫城的道路,以此来截住蒙古军的进攻,但是没有成功。公爵鲍拉斯拉夫~斯蒂德里维伊不得不逃离克剌克夫城,逃向匈牙利。随后蒙古军占领了克剌克夫城,洗劫一番后,进入了西里西亚,渡奥得河,直逼其首都伏罗斯拉夫。西里西亚公亨利集结波兰军以及日耳曼、法国、捷克的十字军共三万人,准备迎击蒙古军。但蒙古军没有进攻

伏罗斯拉夫,而是摧毁了该城的四郊,进至里格尼查附近。4月9日亨利出城,被蒙古军打败,亨利也在战斗中阵亡。蒙古军获胜后拜答儿便率军向匈牙利前进,与拔都部队会合。

1241年3月10日拔都、速不台所率蒙古军突袭了匈牙利在喀尔巴阡山中要塞,并由此进入了匈牙利。4月初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率六万大军从佩斯出发,迎击蒙古军。蒙古军采用了诱敌深入的战术,引诱敌人到了奥河畔。夜里突然将其包围,并四面冲击,只留西面一路,使匈牙利士兵在逃命中相互践踏死伤无数。结果,许多大主教阵亡,只有少数士兵退回佩斯。贝拉四世逃往奥地利,随后又逃到了亚德里亚海的一个岛上。蒙古军顺势进攻佩斯城,但是遇到了当地居民的顽强抵抗,蒙古军经过三天的激战才占领了该城。蒙古军在佩斯城修养后,待12月多瑙河冰封之后,主力军发动了对匈牙利故都、日耳曼的商业中心格兰城的攻势。

1241年4月,拜答儿率蒙古军从莫拉维亚出发,劫掠了匈亚利统治下的斯洛伐克,一直打到了西斯洛伐克。于12月过多瑙河与拔都会合。

1241年11月窝阔台逝世,1242年春消息传到了前方,拔都下令班师,于1243年初到达了伏尔加河下游的拔都斡耳朵。至此此次远征结束。

蒙古军的这次远征,在欧洲大地引起了一片惊慌。在一段时间内,英国人不敢出海,中断了与欧洲大陆的贸易活动,可见此次远征的影响有多大。



钓鱼城之战


钓鱼城之战又称合州之战。蒙宋战争重要战役之一。阳平关之战后,四川大部分州县残破,无法抵挡蒙古军进攻。公元1242年(淳钓三年),余?至蜀后采纳冉?、冉璞建议,于钓鱼山钓鱼城(今重庆合州东北),迁徙合州州治于此,其他地区亦依山筑城,守御始固。

1258年(宝钓六年)蒙古主蒙哥汗以宋扣留其使臣为借口,发兵攻宋,并吸取以往因水军不足受挫的教训,制定了先控全蜀,东下荆襄,再定江南的作战计划。7月,亲率大军四万自六盘山兵分三路入川,很快攻占川西大部州县,十二月进至合州境。合州治所在钓鱼山上钓鱼城,该城三面环水,峭壁悬江,依山势筑有长十二三里、高二三丈的石墙,石墙南、北两端入江,名一字城。城内兵精粮足,由宋将王坚率 10万军民防守。1259年(开庆元年)正月,蒙哥派人入城招降被杀,遂不听劝阻,依仗兵强马壮,切断了钓鱼城与外界的联系,决心攻取钓鱼城。2月,,蒙哥率军进驻钓鱼城东 5里的石子山扎营,经几天强攻,占领一字城,后屡攻镇西门,均被守军击退。3月,连续进攻东新门、奇胜门、镇西门及小堡等处,亦遭守军顽强抵抗而失败。4月,连下 20天大雨,蒙哥乘二十二日初晴偷袭护国门,未得逞。6月初,宋水师救援合州被阻。这时,天气酷热,疫病流行,王坚又乘夜偷袭蒙营,使其惊恐,夜不得安,战斗力大为减弱。初五晨,蒙军先锋元帅汪德臣率军攻破外城马家寨,单骑进至钓鱼城下劝降,被城上守军发射飞石击中,不久死去。蒙哥激怒,下令在东新门外筑台建楼,用以侦察城中虚实,准备决战。7月21日,蒙哥亲临现场指挥,城上守军发炮,蒙哥27日卒于军中(一说攻城中飞石受伤死)。蒙军遂解围北去。







蒙古打开南宋的大门襄樊之战


北方政局稳定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宋朝拘囚郝经为借口,举兵南下灭宋。他决定采用南宋降将刘整的建议,集中力量攻取南宋汉水中游南北岸两大军事重镇襄阳(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市区)、樊城(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北市区)。襄阳与樊城相对成犄角之势,是扼守长江的屏障。南宋在这里设重兵防守,江面上铁链封锁,架浮桥相通,易守难攻。

公元1268年(元世祖至元五年),忽必烈命阿术、列整督师采取长期围困、先困后取得作战方针,在襄阳城东建筑城堡,切断它与汉东地区的联系,并在此造舰船、练水军,绝援襄阳粮道的方法,以此造成守军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但是由于襄阳广大军民士气高涨,该城始终没有攻下。

到公元1272年(元世祖至元九年),襄、樊已经被包围了五年了。在这期间南宋京湖制置大使李庭芝造轻舟百艘,装载粮草,募民兵三千,由民兵不辖张顺、张贵率领,支援襄阳。张顺率兵转战一百二十里,到达襄阳城,可是中箭身亡。张贵约定范文虎夹击元军,可是由于范文虎拒不发兵,最后张贵战败,被元军擒获,由于不肯投降而被处死。

为了更有效的作战,忽必烈派人到西域征调炮匠制造了威力巨大的“回回炮”。不久炮匠来到京师,忽必烈亲自监督制炮,初次试炮即告成功,于是将炮运到襄樊前线。公元1273年(元世祖至元十年)正月元军切断了襄樊水上联系,首先向樊城发起了总攻。数门回回炮齐发,炮石重达五十斤,“声震天地,所及无不摧毁”,同时步兵与水兵跟上,将士们个个奋勇杀敌。宋军守将范天顺、牛富率兵百余人巷战,兵败,投火自尽,樊城被攻陷。二月元军移师襄阳,守将吕文焕由于害怕元军的威势,不战而降。于是历时五年之久的襄樊之战宣告结束,南宋的中路防线被突破了。

元军占领襄阳后,等于打开了南宋的大门,宋王朝的崩溃已经是无力挽回了。


蒙古歼灭南宋水陆两军主力的丁家洲会战


蒙古军以伯颜为统帅,在攻下襄、樊二城后,分两路南下进攻南宋。南宋四岁的赵显登基,而朝政却掌握在丞相贾似道手中,贾似道准备议和,被伯颜拒绝,所以关系到南宋命运一场决战便不可避免... ...

蒙古歼灭南宋水陆两军主力的丁家洲会战

元军在攻下了襄、樊二城之后,忽必烈命令元军乘胜前进。

公元1274年(元世祖至元十一年)六月忽必烈命伯颜为统帅,统二十万大军分两路南下,左军由合答统帅,以刘整为先锋,进攻淮西淮东,指向扬州。右军由薄言自己和阿术统领,九月由襄阳出发,沿汉水入长江,顺江东进。

伯颜以吕文焕为先锋,南宋守 将闻风而逃,十二日元军进入长江,宋汉汉鄂舟师统帅夏贵仓皇逃遁,汉阳、鄂州(今均在武汉市)相继投降。1275年初,伯颜命阿里海牙镇守鄂州,并进攻湖南,自己率军沿江东下。沿江诸郡守将多是吕文焕旧部,在吕文焕的劝诱下,不战而降。但是许多州郡的人民,仍奋起反抗,如池州通判赵卯发坚守城池,最终不敌战死。

1274年七月,宋度宗卒,其四岁幼子赵显继位,史称恭宗。而朝政大权控制在丞相贾似道手中。十二月,鄂州失守后,贾似道在朝野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出兵迎战。1275年二月,贾似道集诸路精兵十三万,战舰二千五百艘驻军芜湖,与夏贵会合。一方面又遣使与伯颜议和,内容与1260年签订的密约相同,企图以奉币称臣休战,被伯颜拒绝。贾似道无奈,命孙虎臣率兵七万进至池州丁家洲(今安徽铜陵市北),夏贵指挥战船二千五百艘横于江中,自己率后军驻守鲁港(今安徽芜湖市南)。元军方面伯颜分步骑夹岸并进,战船相逼,用大炮轰击守军中坚,孙虎臣军立即溃散,逃到鲁港。夏归原为逃将,再次不战而逃。贾似道自鲁港逃窜到了扬州。这次战役宋军因内部不和一触即溃。

经此一役,南宋水陆两军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元君可以长驱直入,三月进据建康(今南京市),连取建康周围诸州府,建立了南下的基地。








使成吉思汗西征遭到最大失败的八鲁湾之战


在成吉思汗西征大军攻打花剌子模诸城势如破竹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位顽强抵抗蒙古军的人物,他就是花剌子模汗摩诃末的长子札兰丁,摩诃末临终前将王位继承权交给了他。札兰丁遵循父亲的旨意,在玉龙杰赤即位,但遭到部分大臣的排挤,并图谋加害于他。所以在蒙古军围攻玉龙杰赤之前,他已经逃往巴里黑、塔里寒一带,最后跑到哥疾宁(今阿富汗境内)。

当时成吉思汗和拖雷率军南下,先后攻占了黑沙(今乌兹别克斯坦的长儿施)、忒耳迷(今乌兹别克斯坦的贴尔美兹)和巴里黑。托雷带领一支由一万人组成的精锐部队,由巴里黑出发,向呼罗珊诸州进军。成吉思汗转向塔里寒,凭借天险拒守的将士们顽强抵抗了七个月,直到拖雷率大军增援,塔里寒才被攻破。

当成吉思汗父子嫂当呼罗珊诸州时,札兰丁在他所在的哥疾宁收集军队企图反攻。他集聚了来自各方的军队共十万余人,势力大增,遂进猪八鲁湾(今阿富汗喀布尔之北),并歼灭了由贴格出统帅的千人先锋队,成吉思汗得知此消息后,在塔里寒派遣大断事官失吉忽都忽率三万骑兵去攻打札兰订?

当双方列阵于八鲁湾战场,由于蒙古军的人数少,失吉忽都忽连夜让每个骑兵的马背上绑一个毡子做的假人。第二天札兰丁军士看到敌人突然增加了许多,以为援军已到,便想逃跑。札兰丁坚决制止了可能发生的溃乱,大声命令:“还使我们的军队人多,从左右两面包抄过去)?于是鼓声大作,札兰丁率军冲出,企图将蒙古军包围在XX。失吉忽都忽挥兵抵抗,眼看就要被包围,只好撤军。但是地面凹凸不平,有许多坑洞,蒙古军纷纷落马,死伤惨重。八鲁湾之战,是成吉思汗西征以来遭受的最大的一次失败。

成吉思汗知道这个消息十分痛心,但是他说:“失吉忽都忽从前总是攻无不克,现在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以后会聪明起来。”他没有处罚失败的将领,只是要求他们从中吸取教训,将功补过。当他后来经过八鲁湾战场时问清了双方驻军的位置后说:“你们都不懂如何选择有利地形作战。”批评了失吉忽都忽等将领。随后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征讨札兰订?
速不台立功的?宁河之战




公元1241年(元太宗十三年)正值窝阔台征讨里海以北未服诸国之际,也就是史称的“长子出征”。蒙古军征讨道兀鲁思部主也烈班时,被打败,秃里思哥城也没有攻克。主帅拔都奏请窝阔台派勇将速不台前来助战,速不台挑选了哈必赤军怯怜口等五十余人赶赴战场,只一战就抓住了也烈班。岁后三天就攻破了秃里思哥城,并且掳掠了大量的战利品。大军接下来准备攻打乌札儿部驻怯怜。当时速不台为先锋,与诸王拔都、吁里兀、昔班、哈丹兵分五路进攻。

速不台用计将怯怜军队到?宁河。由于诸王的军队在河上游,而河上游中间有桥梁,水又浅,战马可以涉水而过。下游的速不台,由于水深,又没有桥梁,所以只好准备木筏渡河。可是诸王的军队没等下游的速不台准备好木筏,就已经与敌人开战了。拔都的士兵们争着过桥,被怯怜乘乱袭击,大将八哈秃被敌军杀死。等速不台军队乘木筏渡河,绕到敌人身后时,诸王却认为敌人兵力太多,不敢进攻。可速不台率兵奋勇搏斗,敌人大败,速不台一直追赶到马茶城,诸王不得不随后赶到,最终破城返回。

战后拔都怪罪速不台救援来迟,速不台说:“诸王只知上游水浅,又有桥梁,就涉水过桥与敌人开战,不知我在下游,还未编好木筏,不知是谁的错误。”拔都这才明白过来,认为征讨怯怜的功劳都应该是速不台的。



元军扫清南宋残余势力的?山之战


关键词:?山之战 忽必烈 ?山

南宋灭亡后,未降的南宋各势力仍在各地抗元,使元军损失不些?元世祖忽必烈决定起兵征讨,他任张弘范为蒙古、汉军都元帅,李恒为副元帅,率水路两师二万南下。

公元1279年(元世祖至元十六年)正月初二,大军到达甲子门,俘获了宋朝斥候将列青、顾凯。十三日元军进抵?山(今库新会县南海中)。张弘范命文天祥作书招降张世杰,遭到了拒绝,书写了著名的《过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流传至今。

这时宋军将一千多艘战船停于海上,并在上面驾起楼橹,就像城墙一样。张弘范率船队冲击过去。由于?山东西两峰对峙,北面水浅,船不涨潮就很难行进。张弘范便从山东面转向大洋,逼近宋军,同时又遣兵切断宋军汲水的道路。二十三日元军将领李恒率广州战船前来会战,以哨船阻截于?山北面。

双方交战之前,有人建议用火炮轰击宋军,张弘范认为用炮轰,敌船必然四处逃散,不如直接交战。

二月初六晨,元军发起总攻,共分兵四路分别从东南西北四面进攻,张弘范亲率一军从西面距离守军只有一里多远。他下令速战速决,以免敌军逃跑。他先指挥北面李恒军趁涨潮发动攻击,但出师不利,李恒只得顺潮而退。张弘范只好率各路战船一齐进攻,他们在船尾搭起战楼,用巨大布幔档着,并令士兵们靠在盾牌后伏于船上。宋军的箭如雨一般射来,元军士兵伏在船上一动不动。在双方战船就要靠上时,元军突然撤去布幔,用箭石发动了猛烈的反攻,顷刻之间击败了宋军,宋军将领瞿国秀、刘浚投降。张世杰、刘义、张达、苏景瞻等十九只船突围逃走。丞相陆秀夫与卫王赵?投海自京?宋朝印玺也落入了元军手中。

四月八日,张世杰等人在逃往交趾途中遭遇风浪袭击,在海陵山(今广东阳江市南海陵岛)坠水而死。至此南宋残余势力全部被元军消灭张弘范为了纪念这次南征胜利,在?山南面刻石立碑。



南坡之变


1320年(延钓七年)正月,元仁宗病死,太后答吉随即命权臣帖木铁儿为中书右丞相。3月立仁宗之子硕德八剌即皇帝之位,是为英宗,蒙古号格坚汗,英宗时一位刚毅有为的人,答吉原以为他柔弱易制,所以立为太子。

铁木迭儿依靠太后的支持,大肆更换省官,杀害了当时弹劾过他的御史中丞杨朵儿只和中书右丞萧拜住等人。5月,答吉的幸臣失烈门等策谋废英宗即立之事被泄漏,遭英宗诛杀。英宗启用木华黎后裔安童孙拜住为中书右丞相,用他来牵制铁木迭儿。1322(至治二年)年2月,英宗令拜住总领左、右钦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8月,铁木迭儿病死。10月,拜住升任右丞相。

英宗决意改革,并起用名将张弘范子张?为中书平章政事,辅佐朝政。并裁罢冗职,节省浮费,减免赋役,以舒民力等。

铁木迭儿死后,拜住查处了铁木迭儿父子及义子御史大夫、左右卫阿速亲军都指挥使铁失等贪赃枉法之事,将铁木迭儿之子八思吉思处死,英宗诏令追夺铁木迭儿官爵封赠,并没收全部家产。1323(至治三年)年2月,太后答吉病死。

铁木迭儿的余党遭到沉重的打击,但并没有甘心失败,铁木迭儿党羽铁失与心怀不满的蒙古宗亲密谋,欲刺杀英宗,并与抚军漠北的晋王也孙铁木儿(甘麻剌之子)联络,相约事成之后拥立也孙铁木儿为帝。8月英宗自上都南还,右丞相拜住等从行,至南坡(内蒙古正蓝旗东北)驻营,铁失等以阿速卫兵为外应,闯进皇帝行帐,杀拜住,弑英宗。铁失等当夜奔回大都,收封省部印信,遣使奉玉玺至漠北晋王也孙铁木儿处。9月,也孙铁木儿在漠北即位,次年改元泰定,史称泰定帝。俗称这一历史事件为“南坡之变”。

两都之战




1328年(致和元年)7月,元泰定帝病死于上都。一场皇位争夺战爆发了。

留守大都的武宗亲信佥枢密院事燕帖木儿(床兀儿之子)和西安王阿剌忒纳失里凭借所掌怯薛发动政变,控制大都,遣使迎武宗次子图帖睦尔入京。上都方面辽王脱脱(斡赤斤后)、梁王王禅(甘麻剌孙,泰定帝侄,封地在云南)、右丞相塔失帖木儿、左丞相倒剌沙、御史大夫纽泽等看到这种情形,在9月也在上都拥立泰定帝幼子阿剌吉八即皇位,是为天顺帝。上都分诸道进兵。攻打大都。这时,图帖睦尔已经从藩所江陵北上,武宗藩邸旧臣、河南平章政事伯颜(蔑里乞氏)亲自带兵护送图帖睦尔至大都。伯颜还邀截途经河南解往两都的国赋,用以充军资。9月,图帖睦尔即位大都,改元天历,并宣布待长兄到来即让位。于是便形成了大都于上都两个皇帝并立的对峙局面。这时辽东、关陕、川蜀等地先后起兵响应上都,两都之战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内战。

上都军于大都军在居庸关、古北口一带展开激战。上都军虽然在大都城下屡次受挫,但仍然声势浩大。正当上都军全力南进时,在东北的东路蒙古元帅不花帖木儿(燕帖木儿的叔叔)与搠只哈撒儿后王齐王月鲁不花,在10月13日乘虚从辽东进攻上都,留守倒剌沙等出城投降。阿剌吉八被俘。上都的支持者失去首领,相继溃散瓦解。梁王王禅及倒剌沙、纽泽等被处死。

这一历史事件,俗称“两都之战”。


元军与红巾军的於潜之战


关键词:於潜之战 元顺帝

元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化,终于导致了以红巾军为主力的元末农民起义。

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年),驻扎于徽州和饶州的义军首领徐寿辉从昱岭关进犯於潜。济宁路总管董抟霄奉命率兵征讨。

董抟霄率兵首先抵达了临安的新溪。因为这里是通向杭州的要道,所以他分兵驻守于此,自给率兵继续前进,在叫口和虎兰槛附近遭遇义军,经过激战义军大败。董抟霄一路追至於潜,沿途收复了许多县城。接着又收复了昌化县和昱岭关,招降了义军将领潘大?及部众两千余人。

由于义军进攻千秋关,董抟霄只好撤军到於潜。这时大批义军赶到,烧了县城城墙附近的房子,董抟霄在城外埋伏了伏兵,并配以火炮,并按兵不动,等义军松懈之时挥动白旗,大军杀出,火炮齐发,打败了义军,收复了千秋关。

不久,义军又进攻独松、幽岭、百丈三关董抟霄首先派兵驻守通往三关的要道――多溪。同时兵分三路,救援三关。然后三路会合直奔义军基地,乘胜收复了安吉。

董抟霄由于多次与义军交战获胜,义军里不少的将领前来投降。董抟霄立即派偏将余思忠到义军营寨内晓谕招抚。义军也就此瓦解。







达延汗征服右翼蒙古的达兰特哩衮战役



达延汗在妻子满都海的协助下正朝着统一蒙古的最终目标一步一步的迈进。在征讨瓦剌特部和消灭亦思马因之后,接下来达延汗要做的第三件事就是征服右翼蒙古。

右翼蒙古的叛乱,直接影响到达延汗汗权能否巩固,他决心倾尽全力与反叛的右翼封建主决战。1510年,达延汗亲率大军出征右翼。达延汗下令除了左翼三万的军队全部出征以外,要科尔沁和瓦剌特也派军队前来援助。科尔沁部部长鄂尔多固海诺延带领其子布尔海率军队前来。瓦剌特派遣了以色古色为队长的一支骑兵前来参战。达延汗同诸将领集结后,确定了作战方案、具体战术等有关事宜之后,挥师出发。

达延汗大军从翁观山(今呼和浩特北大青山蜈蚣坝)的峡谷穿入,沿着图尔根河(今呼和浩特大黑河)扎营。夜间亦不剌等派人驱赶牛群,以牛蹄踏地的声音惊扰达延汗营地。达延汗军误以为蹄声为是兵器相撞之声,仓促撤退,阵脚大乱。右翼军随后追击,达延汗只好败回。

不久,达延汗重整队伍,再伐右翼。达延汗率军到达达兰特哩衮(意为七十个山头)时,双方在此展开激战。达延汗先派布尔海、巴嘎逊塔布囊和巴尔通三位将领率小股骑兵为先锋,冲入敌军阵营,诱敌出阵。布尔海在深入敌营中阵亡。右翼叛军将领亦不剌等人将三万军队部署为弓形,向达延汗军推进。达延汗采用瓦剌特军队队长的意见,将军队编为六十一组,以?牛之角阵形,冲向敌人,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同时达延汗将一面纛立于左翼兀良哈万户军阵当中,迷惑敌军主力的主攻方向。叛军将领看到这面大纛,以为是达延汗军主力,冲向兀良哈万户的军队。经过激战,兀良哈军败退,但右翼军主力也有相当大的损伤。乘此机会,达延汗下令高举起自己的黑色大纛,指挥牛角阵型向右翼军发动总攻,一举歼灭其主力,获得了达兰特哩衮战役的胜利。右翼军或死或降,一败涂地亦不剌和勒古锡阿克拉忽兵败退走逃往青海一带。

达延汗取得了征服右翼的胜利,为以后统一蒙古奠定了坚实的基穿?



迫使北元汗廷迁至漠北的应昌之役


以妥欢铁木耳(元惠宗)为首的蒙古封建主被迫退出中原后,仍然希望再次入主中原,夺回大都。公元1369年(洪武二年)元惠宗命丞相也速率兵在白河驻扎,进攻通州。当时明军用兵秦晋,通州守备薄弱,不满千人。守将曹良臣料定元兵虽多,但士气不高,于是采用了虚张声势的战术,也速不明真情撤军,从而解除了元军压境的威胁。明军乘势进逼上都,北元又遭受了一次沉重的打击,从此之后元军节节败退。

元惠宗迫于明朝大军的威胁退守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湖两岸)。明军乘势占领上都,建立开平卫。第二年,明军兵分两路:西路军由大将徐达率领,自潼关出西安,进兵定西;东路军由李文忠率领由北平经万金,过野狐岭,直逼应昌。当北元重要据点兴和(今河北张北)失守后,应昌危急。夏历四月,元惠宗妥欢铁木耳在应昌病率,终年五十一岁。汗储爱猷识理答腊即位,史称元昭宗,年号宣光。东路军李文忠途中抓获北元侦察兵,得知惠宗已死,于是率兵兼程赶路,五月围攻应昌。昭宗已先期与数十骑北撤至和林(今蒙古共和国哈尔和林),李文忠率兵追击至北庆州,没有赶上返回。不久,明军攻克应昌,俘虏了惠宗嫡孙买的里八腊、后妃宫人、暨诸王、省院达官、士卒等,并缴获了宋朝玉玺,所得金银珠宝与驼马牛羊无数。沿途于兴州擒北元国公江文清等,降37000人于红罗山又降杨思祖部队16000余人。

同年,转入定西(今甘肃定西县)方面的扩廓铁木耳,也遭明朝西路军的进攻,双方激战于峪口(今甘肃定西县以北),扩廓铁木耳兵败,经宁夏退往和林,与爱猷识理答腊会合。

自此以后,北元汗廷迁至漠北。


关系到北元生死存亡的大决战――宣光二年保卫战


公元1372年(宣光二年,洪武五年)春,明太祖朱元璋命魏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出雁门,趋和林,为中路军;曹国公李文忠为左副将军由居庸关,出应昌,为东路军;宋国公冯胜为右副将军,由金兰,趋甘肃,为西路军,各率兵五万,合骑兵十五万,三道并进,出征漠北。声势浩大,在当时是空前绝后的。这是一场关系到北元生死存亡的大决战。

当时昭宗清醒地认识到明军威胁最大的是由魏国公徐达率领的中路军,击溃中路军是最主要的。

中路军是以骁勇善战的大将蓝玉为先锋。二月蓝玉出雁门,与扩廓帖木儿的游骑兵在野马川遭遇,初战告捷,明军士气大振,二十天后已经挺进漠北腹地土拉河畔。这次扩廓帖木儿亲自率兵迎战,这位久经沙场的元朝名将竟然也败在了先锋蓝玉的手下,匆匆撤军。明军由于轻敌,冒然追敌,进入了扩廓帖木儿与贺宗哲联军的伏击圈中,伧促应战,犯了兵家的大忌,以至惨败,死伤无数。之后明军高垒深沟自保,从三月下旬至五月上旬坚持了一个多月,才率部返回。北元由于正确的作战方针实现了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目的。

徐达刚刚败退,东路军又深入漠北。李文忠出应昌至口温,当地的各蒙古部落弃营而逃,明军获得了无数的战利品。东路军进抵哈剌莽来,所遇蒙古部落无一不溃逃。与对付中路军一样,北元采取的还是诱敌深入的策略。东路军顺利到达胪朐河(今克鲁伦河)以后,留部将韩政驻守,命士兵每人带二十日的粮草,日夜兼程,向西挺进。北元由蛮子、哈剌章迎战东路军。他们在土剌河西摆阵迎敌,开战不久便又撤退。明军进至阿鲁浑河(今鄂尔浑河),这才真正的遇到了蒙古军的第一道防线。双方都损失惨重,主将李文贵也中箭。明军继续挺进和林,至称海(和林偏北的鄂尔浑河),在这里蒙古军布置了第二道防线。这次李文忠无力再战,相持了三天后双方撤兵。这时已经是六月上中旬。

李文忠虽然没有象徐达的中路军那样的惨败,但是也损失严重,仅阵亡的高级将领就有宣宁侯曹良臣、骁骑左位指挥使周显、振武卫指挥同知常荣、神策卫指挥张耀等。这次战役两军可以说旗鼓相当。可是此次明军北征目的是破和林,取王保保,消灭北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是中路军还是东路军都是彻底的失败了。

就具体战绩而言,冯胜的西路军还可以自慰。冯胜出金兰向河西走廊,在明方为策应主力中、东两路的偏师。北元则意在保卫首都和林,所以无暇顾及甘肃。所以冯胜的两路军挺进的很快,副将傅友德败失剌罕兵于西凉州(今甘肃武威),追至永昌(今甘肃永昌),又打败了故元太尉朵儿只巴,大获全胜。在扫林山,冯胜又破元兵,太尉纳儿加投降。元甘肃守将上都驴率所部吏民830户,在甘州(今甘肃张掖)投降。大军到达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全城投降。又在瓜、沙(瓜州,今甘肃安西;沙洲,近甘肃敦煌)两州大败元军。在连续打败元军后班师回京。

这次对蒙古的大举用兵,明朝俘获甚微而死伤过重,特别是主力徐达所率的中路军损失最为严重。

此次保卫战的胜利,在明代蒙古史上是一件大事,昭宗与扩廓帖木儿、蛮子、哈剌章等,挫败了明太祖朱元璋自北伐以来几乎每战必胜的兵锋,歼灭了明军的有生力量,保卫了首都,并且大大增强了自信心。北元的政权,只是在这一仗获胜后,才初步稳定下来。而昭宗也又开始执行中兴计划,组织对明朝的全面反击。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返回顶部QQ交流群手机访问

  

  
您需要 登录 后才可以回复,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QQ帐号登录 使用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意见反馈自定内容自定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