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园太极拳

槐园太极拳 首页 武林文苑 文苑私语 查看内容

蒙古的主要战役与战争1 

2016-3-6 16:5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97| 评论: 0|原作者: admin|来自: 未知

摘要:    蒙古的主要战役与战争1  ...
  

蒙古的主要战役与战争1 




李?之乱



蒙古大汗蒙哥死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为了争夺汗位进行了一系列的争战。在这期间发生了一场威胁新政权的兵变,这就是山东李?之乱。

当初在蒙古进攻金国时,金国那些拒地自雄的大地主军阀纷纷纠集地主武装,参加对农民起义军的镇压,其中许多地主武装首领投靠了蒙古,称霸一方。他们之间互相吞并,逐渐形成了真定(今河北正定)史氏,顺天(今河北保定)张氏,东平(今山东东平)严氏,益都(今山东青州市)李氏等几股较大的割据势力。蒙古统治者为了笼络他们以加强自己的实力,授予行省领施?大元帅之类的头衔,让他们世袭管辖原来的地盘,军民兼管。这些大地主割据一方,势力强大,李?就是其中一个。他父亲李全原为山东农名起义军“红袄军”的首领。1218年李全投靠宋朝,一面大量收刮民财一面在南宋与金国之间要挟,取得了高官厚禄。当强大的蒙古军队进入山东之后,李全又在1226年投降了蒙古,以“岁献金币”的条件换取了山东淮南楚州行省的官职。1231年李全死后,他的妻子杨妙真袭职。不久杨妙真也死了,养子李?代领其众,为益都行省长官,拥军自重,割据一方。他拥有精兵五万,又娶了宗王塔察儿之妹为妻,朝廷里又有身为中书平章政事的岳丈王文统,势力强大。

李?为了达到割据山东的目的,坚决不放自己手中的兵权。1259年蒙哥去世,李?一面进犯南宋,夺取了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等四城;一面则加固城防,储存粮草,加紧练兵,准备反叛蒙古。1260年(中统元年)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战,李?认为时机已到,他趁忽必烈全力抵御阿里不哥南犯之机,在1262年二月初三正式发兵反叛。反叛前两天李?匆忙向南宋奉献涟、海(今江苏涟水、海州)等城,以求援助。同时进攻蒙古戎兵,从海州泛海还攻益都,进据济南。南宋对李?不完全信任只封李?为齐郡王,并未在派兵支援。

忽必烈得知李?反叛的急报,急召诸路蒙、汉军去济南作战,并于1263年二月处死了王文统父子。他命水军万户解成、张荣实、大名万户王文干、万户严忠范会师东平(今山东东平县),济南万户张宏,归德万户邸浃、武卫军炮手元帅薛军胜会师滨(今山东滨州市北)、棣(今山东惠民县),由宗王合必赤总督诸军。3月史枢、韩世安、阿术等败李?军于高苑老僧口,李?退守济南,以坚城守御。4月蒙古诸军进围济南,树栏掘壕,把城池团团围住,轮番进攻。但是由于李?凭借城镐池深,又决定坚守不出,一时难以攻破。忽必烈又命右丞相史天泽专征。五月史天泽与合必赤商议对策,史天泽认为不可强攻,只要严加围困,可不攻自破。于是诸军加紧围困,断绝了济南与外界的联系。李?多次突围不成,城中已无粮草,人心涣散。7月济南城全军解体,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企图投大明湖自杀,因为水浅未死,被蒙古军擒获。史天泽等人怕李?泄漏自己密谋起兵之事,以安定人心为由不待请示忽必烈便将其斩于军前,一场兵变很快得到了平息。

忽必烈迅速平定李?之乱,这对于忽必烈政权的巩固和避免再次出现分裂的局面都是具有很大的作用。各地方军阀们受此事的警告,更加死心踏地地为忽必烈效命。而且李?事件牵连了许多地方军阀,忽必烈借此机会削弱了他们的兵权,以史天泽为首的各的军阀纷纷交出他们的兵权。这样忽必烈解除了内患。与此同时忽必烈又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此来抑制诸侯的势力,主要措施有:废除诸侯世袭制度,改变军阀割据一方的状况。地方实行军民分治,分益都军民为二,董文炳领军,撒吉思领民。以后这一制度在各地推广,诸路管民官理民事,管军官掌兵戎,从而把各地的兵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取消汉人诸侯的封邑,归还朝廷。禁止民间私造私藏兵器等,连同枢密院设立和中书省的加强,使集权统治加强了。


采石之战


关键词:采石之战 完颜亮

采石之战是宋金战争重要战役之一。

金统治者一直想灭亡宋朝。1148年,金兀术死后,海陵王完颜亮担任右丞相之职。第二年,完颜亮发动政变,杀死了金熙宗,自立为帝,膨胀的欲望使他想一举灭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四月,金派使臣到宋朝,进行挑衅。五月,金朝使臣抵达临安,并当面辱骂宋高宗,要求割淮汉流域土地给金,并以大江为界。主和派又主张逃跑。陈康伯坚决反对,主张抗金。高宗遂下令备战,分四路迎敌。命吴?为四川宣抚使,负责川、陕防务;以老将刘?为淮南、江南、浙西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担负江淮地区抗击金军主力的重任;以成闵为京湖制置使,率兵3万守鄂州,与守襄阳的吴拱犄角相应,防守长江中游;以李宝为沿海制置使,率海舟120艘由海道北进,袭击金水军。

金完颜亮率大军南下攻宋,淮西宋将王权不战而遁统制姚兴力战阵亡。抗击金军的淮东刘?军也败退至江南扬州。金军自杨林渡渡江。消息传到临安,京城乱作一团。文武官员纷纷把家属送走,宋高宗也要“浮海避敌”。只有陈康伯和黄中的家属留在临安,并坚决反对逃海,高宗才表示“亲征”,继续抵抗。文臣中书舍人虞允文参谋军事。这时金军已占领真州(今江苏六合),王权又从和州逃到采石。接着扬州失守,刘?退守瓜州,后又退回镇江。

完颜亮发动非正义的侵宋战争,遭到金统治区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金宗室完颜雍乘机夺取政权,黄河以北地区很快归附新皇帝金世宗。完颜亮得到知这一消息更加疯狂南侵。当时,他领兵驻扎在和州鸡笼山,决定于十一月初八日从采石(今安徽马鞍市南)渡江。叶义问到了建康,派李显忠接替王权,此时,王权残军在采石,王权已经被罢免,李显忠还没到任宋军无帅。十一月八日虞允文到采石犒师,距采石数公里外,即闻鼓声阵阵,问道旁行人,说是金军今日渡江,随行人都想回去,允文不听,进至采石,见王权残军一万余人,士气低落,零散坐于路旁,皆作逃遁之计。虞氏召集统制时咯?王琪、张振等聚议,激励诸军,迎击金军。遂立即沿江布阵。宋军皆掩匿山后,敌军以为采石无备,及近南岸,见宋军列阵相待,当涂人民观战助威者十数里不绝,方才大惊,欲退不能,只得前进。宋水军多踏车海鳅船,大而灵活,而金军船只底平面积小,极不稳便,宋船乘势冲击,金兵大败。次日,虞允文又派新盛率水军主动进攻长江北岸的杨林渡口。金船出港,宋军用强弩劲射,又使用霹雳炮轰击,又大败金军。

宋水师进迫杨林河口,射退敌人的骑兵,焚烧了剩下的船只。同时山东、河南义军纷起袭击金军的后方。金军不得不渡江,不久发生内讧,完颜亮被杀,南宋转危为安。

采石之战是宋、金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南宋军民在虞允文的指挥下,力挫南侵金军主力,打破了完颜亮渡江南侵、灭亡宋廷的计划,加速了完颜亮统治集团的分裂和崩溃,使宋军在宋、金战争中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



铁木真与蔑儿乞之战


元太祖铁木真在小的时候生活条件艰苦,而正是这种环境锻炼了他的意志,培养了勇敢无畏的斗争精神,加上母亲的教育,使他丰富了应付复杂环境的谋略,坚定了恢复祖业的决心。

公元1185年(宋淳熙十二年)正当铁木真积聚力量,准备重振家业时,三姓篾儿乞人突然来袭击铁木真的住地,抢走了他的妻子孛儿帖和家人。铁木真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时候,亲自到他父亲的“安答”――克烈部首领脱里罕营地参拜,希望得到其支持与帮助。脱里罕答应了 他出兵援助。同时他还邀请了另一个蒙古首领与他们合作,他是昔日铁木真的“安答”――札只剌部的札木合。当时的札木合统治着蒙古强部。他同情铁木真的遭遇,答应出兵二万,与脱里罕的二万军队联合进攻篾儿乞。

脱里罕、札木合和铁木真兄弟在斡难河畔会师。分路出击,大败蔑儿乞人。蔑儿乞首领脱脱仓皇逃走,部众溃散,至少有三百人被杀死。铁木真在逃散的人群中夺回了妻子和家人。

这是铁木真初出茅庐的一战,一战就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并在战争中获得了大批牲畜、财物和战利品。

这场战役的胜利,对于铁木真的统一大业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铁木真依靠脱里罕和札木合打败了劲敌篾儿乞,这不仅仅是个军事上的胜利,而且也是政治上的胜利。这次战役之后使铁木真在蒙古诸部中威望提高了,各部首领尤其是铁木真家庭的上层人物,把统一蒙古、复兴蒙古的希望均寄托在铁木真的身上,铁木真也逐渐成为了政治舞台上的核心人物。

胜者不胜败者不败的十三翼之战




公元1189年(宋淳熙十六年)铁木真称汗之后,力量日益壮大,引起了札只剌部札木合等人的警惕。他们不能容忍一个强大的势力与其争夺蒙古部众,所以决定尽早将其翦除,以绝后患。

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拙赤答尔马剌杀死了绐察儿。事件经过是:札木合的弟弟绐察儿,带领人马到成吉思汗斡耳朵抢劫,盗走了成吉思汗的属部札剌亦儿人拙赤答儿马剌的马群。拙赤答儿马剌跟踪并射死了绐察儿,将马群夺回。札木合得知这一消息后,将仇恨归于铁木真,组织泰亦乌、亦乞烈思、豁罗剌思兀鲁兀惕,那牙勒等十三部三万人马,向铁木真大举进攻。可是札木合的行动计划被亦乞烈思部人捏群派遣巴鲁剌思部人木勒客与脱塔黑密报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得知以后,即使准备,也集合部众三万人,组成十三翼(左列延,或译圈子)迎敌。十三翼中第一翼为铁木真之母月伦夫人的部属,第二翼是铁木真的部属,其余各翼则由其他乞颜贵族的部属和来驸的部众组成,因此铁木真所能直接支配的兵力,实际上不多。两军在斡难河附近的答阑版朱思展开激战,史称“十三翼之战”。在这次战役中铁木真战败,被迫退到斡难河以南的哲列捏狭地拒守。

但是由于札木合残杀和虐待俘虏,泰赤乌部也对属部实行掠夺,引起部属的强烈不满。所以札木合与泰赤乌贵族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在道义上和政治上却遭到了失败。铁木真比他们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善于笼络,甚至能够把敌人吸引到自己一方。兀鲁兀部的术赤台、忙兀部的畏答儿、晃豁坛部的蒙力克等纷纷率族人归附铁木真,铁木真虽然在军事上遭到了一时的挫败,但结果是使他的威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势力更加壮大了。

十三翼之战以后,蒙古草原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出现了以札木合为首的反成吉思汗联盟。在这个联盟的形成过程中,合答斤、撒勒只兀惕二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二部属尼伦蒙古,在铁木真与札木合斗争中持中立态度,史称"持强中立"。





成吉思汗一石二鸟的斡里扎河之战


1195年(金章宗明昌六年),蒙古部山只昆、合答斤、弘吉剌等部侵扰金朝边境,金兵进讨,在哈拉哈河、呼伦湖一带攻取敌人的营寨,夺获了牲畜,胜利旋师。塔塔儿部在金兵回师时,趁机又将许多抢了回去,金朝命其归还,塔塔儿部不从,于是双方反目成仇。1196年(金章宗承安元年)金朝丞相完颜襄率师征讨,在克鲁伦河将塔塔儿击败。塔塔儿部残余部队沿斡离扎河(今内蒙古乌勒吉河),完颜襄派兵追击。

昔日的仇敌塔塔儿被金朝击败了,这个消息传到铁木真那里他立刻感觉到千载难逢的机会已经到了眼前。他派人向脱里罕请求协同作战:“去攻打那杀害我们祖父的仇人塔塔儿吧)?塔塔儿曾经毒害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而脱里罕的祖父马儿忽思是被塔塔儿俘获,送到金朝处死的。“为祖父报仇”是铁木真与脱里罕的夙愿。脱里罕立即赞同,便集合起军马与铁木真会合。

他们从斡难河上游东进至斡里扎河。被金朝击溃的塔塔儿人正在修筑堡寨,铁木真和脱里罕率军寨子,捉住了塔塔儿首领蔑古真薛古勒图并将其处死,还掳获了大量的车马粮草和珠宝。这一仗虽然没有能彻底消灭塔塔儿部,但是使塔塔儿部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金朝丞相完颜襄得到铁木真和脱里罕的协助,惩治了反叛的塔塔儿部,他十分高兴,以皇帝的名义授予铁木真“察兀忽鲁”(部长)之职,封脱里罕为“王”。脱里罕在汗号上又冠以王的头衔,从此以“王汗”一名著称于大漠南北。铁木真得到的官职虽不及王汗,但这件事对他仍有重要的作用,他借此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权力,可以用朝廷命官的身份发号施令了。

成吉思汗利用金军之势,击溃世仇塔塔儿部人,从此以后塔塔儿部人失去了蒙古诸部中的优势地位,成吉思汗出兵帮助金朝夹攻塔塔儿部,又受到了金朝的册封,从而缓和了蒙古与金朝的矛盾,防止了来自金朝的军事压力。塔塔儿部人为金朝驻守兴安岭防线,在金朝的挑动下经常进攻蒙古。塔塔儿部的叛变及其失败,使金朝在蒙古已经没有了势力。这一切对于成吉思汗的统一大业都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两大联盟的决战――阔亦田战役


公元1201年(金章宗承安六年)札只剌部的札木合在额尔古纳河的支流刊河(今根河)附近的忽兰也儿吉称“古儿汗(普众之汗)”,并决定同时讨伐成吉思汗与脱里罕,两大联盟的决战由此开始。

札木合的联军逆克鲁伦河向成吉思汗进发,企图趁成吉思汗不备一举将其歼灭。但此意图被联军中的豁罗剌思人火力台速告诉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知道之后,立刻派人约请脱里罕共同迎敌。昔日脱里罕与札木合素有交情,但此次札木合却联合脱里罕的仇敌乃蛮部、塔塔儿、篾儿乞举兵来犯,把矛头指向了脱里罕本身。所以脱里罕不能置之不理,遂率兵自土拉河黑森林出发,到成吉思汗的大营――肯特山以南的古连勒古会合,两军顺鲁伦河迎战札木合联军。当成吉思汗和脱里罕军到达克鲁伦河的下游盆地――赤忽儿忽时,与札木合联军遭遇。第二天,成吉思汗见敌军人多势众,未必能胜,决定退到阔亦田(今哈拉哈河上游)。双方在阔亦田交战,札木合军大败部众纷纷逃溃,乃蛮部向西回军,蔑儿乞部逃向色楞格河,斡亦剌部奔向丛林。脱里罕军追击札木合一直到额尔古纳河,札木合因无力抵抗,举兵投降。

泰亦乌部首领阿兀出把阿秃儿率兵渡斡难河后,与成吉思汗与连战数次,不分胜负。蒙古军因成吉思汗颈部中箭,被迫停战,泰亦乌军也连夜离开。第二天,成吉思汗率军追赶,俘获了阿兀出把阿秃儿及其家属,并全部处死,泰亦乌部众百姓全部投降。哲别、纳牙阿、锁儿罕失剌也相继归附,塔儿忽台投奔了乃蛮部的太阳汗。

阔亦田战役之后,以札木合为首的联军解体,蒙古内部的汗位之争也宣告结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道路更进了一步。



合兰真沙陀之战


自铁木真被推举为乞颜部首领以来,一直与克烈部王汗结盟。他在部落争战中善于利用矛盾,依靠王汗的势力壮大自己的力量。自从札木合势力衰败之后,在蒙古草原上形成了铁木真、王汗、太阳汗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更引起了王汗的不安,认为铁木真势力不断壮大,会危及自己在蒙古高原的霸主地位。而投奔王汗的札木合等人又在一旁煽动,企图借王汗之手消灭铁木真。

于是公元1203年(宋嘉泰三年)春,王汗父子以答应铁木真儿子的婚约为名,邀请铁木真前来赴宴,企图趁此机会将铁木真杀死。铁木真信以为真,带领十名随从动身赴宴,但在途中受到他父亲的好友、晃豁坛部的蒙力克的劝阻,于是铁木真只派两名随从赴宴,王汉知道计谋已经败露,决定第二天清晨出兵突袭铁木真。但这个计谋被阿勒坦的弟弟也克扯连的两个牧马人巴高、乞失里黑探知,连夜赶往铁木真那里去报告,他因此得以做好准备迎战,避免了全军覆没。

铁木真立即招集部下,抛掉笨重的东西,匆忙奔往卯温都儿山后从这里又来到合兰真沙陀(约在今东乌珠穆沁旗北境)。在这里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怯薛长博尔术被敌人射中战马败回,铁木真的三儿子窝阔台中箭负伤,铁木真也在突围中失掉了马匹。终因双方力量悬殊,铁木真的队伍遭到了重创,只好向东转移到哈拉哈河附近,然后向贝尔湖附近的弘吉剌部驻地进发,同时收降了弘吉剌部。

1203年夏,铁木真将营帐从统格黎河附近迁往巴勒诸纳河的巴勒吉布拉格,准备与王汗进行再次较量。他与随从那可儿共饮巴勒诸纳河(今克鲁伦河下游)水,仰天盟誓:“如果我建立大业,定与大家同甘共苦,有违此言,如同河水)?这一举动在蒙古族历史上被传为佳话,史称“巴勒诸纳同盟”。

合兰真沙陀之战以后,王汗与追随他的蒙古贵族发生了分裂,札木合等人策划谋害王汗,王汗发觉后,首先进攻,札木合等人率部投奔了乃蛮部。这时骄傲的王汗又去攻打金朝,遭到惨败退回漠北,铁木真抓住这一个有利的时机,于1203年秋消灭了克烈部,是铁木真在草原部落争战中取得的最大胜利。

蒙古抄掠性的第一次出征西夏




党项贵族建立的西夏政权,在宋辽、宋金相继南北对峙的形势下,维持着西北一隅的割据局面。

成吉思汗当时经常与金国来往,而且早在蒙古统一之前,就有投奔他麾下的金国叛臣,因此他对南边金夏两国的情况十分了解。建国以后,他马上就想进攻金国,但不敢妄动。因为他怕西夏与金国联合对抗,或从西面出一偏师北进,就可能对蒙古造成极大的威胁。成吉思汗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决定采取先攻西夏,扫清外围的战略,这也符合了他一贯的逐个击破的做法。

公元1204年(天庆十一年),成吉思汗在纳忽昆山灭乃蛮部后,征服境外各部落的战争已开始。1205年(天庆十二年)三月,成吉思汗以西夏接纳王汗之子桑昆为借口率军第一次出征西夏,显示了当时蒙古的强盛。从额尔齐斯河(前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布多地区)出兵,沿霍博河流往南,再转向东,经过了罕泊、鄂洛克泊南下到达西夏居延海(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南50余里处,并以大军攻破了边境城堡――力吉里寨,毁掉了它的城墙。然后又派兵从瓜州、沙洲等地以北大规模的进攻,以达到引诱西夏军离开城堡野战、探明其国虚实的目的。但是西夏援兵并没有到来,蒙古军不得不分兵向东攻西夏定州(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定远营)的乞邻古古撒城。经过60天的围攻,终于攻陷此二城。随后大军东行,到达西夏的龙州(今内蒙古自治区临河县)。四月退兵,攻破了落思城,并占领周围诸地,掠夺大量的牲畜人口。蒙古军带着大量的战利品和无数骆驼、羊、马返回了漠北,这只是一次抄掠性的战争。西夏在后来修复了被损坏的各个城堡,他们庆幸蒙古军没有深入,所以大赦境内,将都城兴庆府改为中兴府。蒙古的这次进攻并没有引起西夏统治者对北方强大蒙古的警惕,内部的派系争权斗争却又一次爆发。1206年,长期把持国政的镇夷郡王安全与罗太后合谋,废其堂兄桓宗纯佑,自立为帝,史称襄宗。




帖卜腾格里之变


帖卜腾格里之变

关键词:帖卜腾格里之变 帖卜腾格里 成吉思汗 萨满教 腾格里 晃豁坛部 阔阔出 哈撒儿 斡耳朵 蒙力克 诃额伦

成吉思汗统治时期,曾经发生了一起图谋推翻其统治的贴卜腾格里政变。

蒙古族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萨满教巫师(萨满)自称能够与腾格里(上天)交接,向世间转达上天的意志,具有很大的权威。晃豁坛部的阔阔出便是这样一个萨满,他是成吉思汗义父蒙力克的四子,在蒙古人中颇具影响。

成吉思汗即位前,阔阔出非常推崇他,并且以贴卜腾格里(接近上天)的名义预言铁木真必然能统治大地,在铁木真称汗时又为其定尊号“成吉思汗”。可是阔阔出是个善于搞骗术和善于伪装的人,未曾得到成吉思汗的信任。公元1206年(天庆十三年)成吉思汗赏赐开国功臣时,阔阔出毫无所得,因而他对成吉思汗怀恨于心。他利用宗教威望,迷惑民众,拉拢信徒,试图暗害成吉思汗。他当时权利日渐提高,他甚至认为自己应当与成吉思汗平起平坐,地位平等。阔阔出还有六个凶狠的弟弟相助,信仰和惧怕他们的部众都投靠了他,成吉思汗的属下也有不少跑到了他那里。阔阔出的父亲在成吉思汗的斡耳朵里的崇高地位也成了阔阔出蛊惑人心的资本。基于上述原因,阔阔出决定发动政变,以推翻成吉思汗的统治。

阔阔出为了政变能成功,首先挑拨成吉思汗与其弟哈撒儿的关系。阔阔出依仗自己的权势,接口殴打了哈撒儿,合撒儿向成吉思汗哭诉,成吉思汗却指责合撒儿说:“你平日不是说天下无敌吗?如何却被他打呢)?合撒儿流泪而去,为此三日不见成吉思汗。阔阔出认为时机已到,边对成吉思汗说:“长生天已有指示,一次令铁木真执掌国政,一次教合撒儿执掌国政。如果不除合撒儿,后患无穷)?成吉思汗受到阔阔出的蛊惑,连夜将合撒儿逮捕。此事被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伦知道后,连夜奔赴合撒儿的斡耳朵,满面怒容责问成吉思汗说:“如今敌人打完了,容不下合撒儿了吗?”成吉思汗孝顺母亲,急忙认罪:“是我的错,我很后悔以后不再这样了。”于是放了合撒儿,背后却背着母亲夺去了一部分属于合撒儿的百姓,使他的百姓从四千户成为了一千户。

合撒儿是成吉思汗的同胞兄弟,有名的射手,在建立汗国的事业中功绩卓著。阔阔出欲借成吉思汗之手,消灭合撒儿的势力,进而谋害成吉思汗。既然目的已经达到阔阔出自认为时机已成熟,于是兄弟七人与其父蒙力克闯进成吉思汗的斡耳朵。成吉思汗对此早有察觉,并做好了准备。待阔阔出等人闯入时,斡赤斤即刻将阔阔出拉出斡耳朵外,命三个大力士将其杀死。这时蒙力克的六个儿子堵住门口,妄图杀害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急忙中出门外,得到了箭筒卫士们的左右护卫,使政变没有成功。

在这次事变中,只有阔阔出被杀,蒙力克与其六子均得到宽拴?从此以后,蒙力克的儿子们老实了,消灭了威胁成吉思汗及其黄金家族的阔阔出势力之后,成吉思汗的地位更加稳固了。

蒙古巧用猫与燕子第二次出征西夏


经过了第一次征伐西夏,成吉思汗才知道攻城不易,他考虑以后攻打金国会遇到更多、更大、更坚固的城池。如果不找到妥善的攻城办法,就难以胜利。与此同时,第一次征伐西夏并未达到诱敌深入的目的。

于是成吉思汗于公元1207年(成吉思汗二年)秋,以西夏不肯进贡称臣为由,亲率大军南下,并派先锋深入西夏内地侦察。大军经黑水城直奔兀剌海城(斡罗孩城),兀剌海城位于东、西两厢的结合部分,是西夏重要的交通要城。蒙古军在围攻此城之前采取了常用的攻心战术,散布传言“如有据城不降者,破城之日必将屠尽城中之人。”想以此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可是兀剌海城军民依持城坚兵众,坚持抵抗不降,由于蒙古军经验缺乏,以致久攻不下,双方相持了四十多天。成吉思汗决定用火攻,并向城内统帅提出如想解围必须先交出千只猫与万只燕子。对此离奇的条件,城内统帅感到很惊奇,但为了退敌不得不将城里的猫与燕子捉起来送予蒙古军,而后闭门严守。成吉思汗则命士兵将这些猫与燕子的尾巴上拴上浇油的麻絮,然后点火放回,猫与燕子由于惊吓必然会到城内。顿时城里火光四起。蒙古军趁此机会,发动了总攻。很快蒙古军便攻破了这个城池。

蒙古军进驻此城后,四出掳掠,西夏主李安全集右厢诸路军抵抗,相持达5月有余,蒙古军难以继续深入。次年春季,成吉思汗撤回蒙古草原的斡难河营地。




使西夏成为蒙古属国的第三次出征西夏


公元1209年(成吉思汗四年),由于第二次征讨西夏没有成功,可是成吉思汗已经摸清了西夏的虚实,决定第三次出兵,征讨西夏。

蒙古大军此次出征,首先南下抵达了兀剌海(斡罗孩)西关口,而当时西夏皇帝是襄宗李安全,他命皇子承祯为统帅,大都督府主高逸为副帅,率大军五万抵抗,可是抵挡不住蒙古军猛烈的攻势,西夏军大败,蒙古军擒获了副统帅高逸并将其处死。蒙古军乘胜再次攻打兀剌海城,守将不战而降,而太傅讹答率兵坚决抵抗与蒙古军在城内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最终不支被俘。

蒙古军至此长驱直入,进逼西夏都城中兴府的外围要塞克夷门(贺兰山关口),克夷门位于阿剌筛山南端,中兴府西北约四十公里处,地势险要,两山对峙,崖壁峭立,悬绝难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西夏原来在克夷门有驻兵七万余人,获蒙古军东进的消息后,急忙命嵬名令公率五万精锐部队进驻阿剌筛山,以增援克夷门守军准备顽强抵抗,企图在此挫败蒙古军。而嵬名令公在此不过坚持了两个月,最后因中蒙古军的埋伏,兵败被擒。作为要塞克夷门已在蒙古军手中,蒙古军直抵西夏都城中兴府。

李安全忙遣使向金朝求援并以唇亡齿寒晓以利害,可是金国皇帝却说“敌人相攻,吾国之福”,竟然置之不理。李安全只好依靠都城的坚固防御,抵抗蒙古军的进攻。由于久攻不下,蒙古军引黄河水入城里,无数西夏居民死于水中。在城池即将被攻破时,没想到外堤决口,河水反向蒙古军冲来,成吉思汗不得不率军撤退。随后成吉思汗派俘虏讹答太傅到中兴府与李安全谈判,李安全自知难与蒙古军为敌,遂将女儿察和公主献于成吉思汗,表示愿意投降蒙古,并每年进贡,联蒙抗金。至此,成吉思汗实现了他的战略目标,使西夏成为了蒙古国的属国,他得以全力进攻金国。

屈辱的求和,使西夏统治集团内部斗争不断,不久李安全被废而死,他的堂侄遵顼被立为帝,史称神宗。但是西夏仍然不能与蒙古军抗衡,在成吉思汗四海扬威之际,终至亡国。



成吉思汗伐金的乌沙堡――会河堡之战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六年)四月,成吉思汗率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四个儿子出兵伐金。这次成吉思汗共集兵力十万余人,浩浩荡荡南下,由达里泊进入金境。

金闻知成吉思汗率兵而至,,其主卫绍王方知事态严重。立即派西北路招讨使粘合合打议和,成吉思汗不许。遂派平章政事独吉思忠(千家奴)、参知政事完颜承裕(胡沙)出屯抚州(今河北省张北县),独吉思忠率兵修筑乌沙堡(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兴和县),并集结兵力于乌沙堡后的乌月营。乌沙堡易守难攻,并附有暗道相通。乌月营则是支援乌沙堡的基地。蒙古军进攻乌沙堡,可是久攻不下,于是成吉思汗派大将哲别迂回于乌沙堡之后,直取乌月营。不久乌月营被哲别攻破。因乌月营失守,乌沙堡失去了防御的作用,金统帅独吉思忠只好率兵向东撤走。蒙古军占领乌沙堡之后,将其摧毁。

独吉思忠因乌沙堡与乌月营失守,被解职,由完颜承裕来主持军事。完颜承裕见蒙古强盛,从抚州退往宣平(今河北张家口西南),于是昌州(今内蒙古太仆寺旗西南九连城)、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北四郎城)、抚州三城之地尽失。

乌沙堡之战的胜利,蒙古军士气大振,而金军则是不战而逃,一退再退。




义州之战


关键词:义州之战 木华黎 义州

公元1215年(元太祖十年),当时的河朔地区情势混乱,人心惶惶,地主军阀各自拥兵占地,辽西人王?激愤地说:“大丈夫应在乱世中有所作为,不应受人控制。”于是他召集各地民众,并告诉他们想保护自己与家人必须团结起来。大家纷纷响应,并推荐王?为首领,不到一个月,他就召集了十万多人。此时,正逢太师木华黎率兵攻打奚焐,王?带着部下前来支援,木华黎以成吉思汗的名义任命他为元帅,并管理义、川两州的有关事宜。

公元1216年(元太祖十一年)在锦州称帝的张致暗中勾结开义人杨伯?等人来抢掠义州,王?率兵迎战,杨伯?不敌败走。这时张致的侄儿带一千名骑兵前来支援,王?挑选了十八名勇士突击正前面,又命左右两翼成犄角之势进攻,结果王?大败敌军,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

当时的兴中也发生了叛乱,木华黎领兵包围了兴中,王?奉命率全部队伍前来支援。张致觉得此时有机可乘,便在深夜偷袭了义州,并将王?的家人全部杀害。等兴中平定后,王?此时已经无法回到义州,木华黎将其留在了兴中。成吉思汗得知此事后让他好好地安抚军队,等待时机铲除逆党,还免了王?的五年徭役,让他们父子世代为官。

王?后来率木华黎的军队收复了开义,擒获了杨伯?等人的并将他们处死。他不久又攻下了锦州,张致的部将高益将张致及其家人与两千多名党羽押解献于木华黎,木华黎全部交给了王?,王?之诛杀了张致的一家人,其余人全部释放。这时他才又回到了义州。


成吉思汗西征前的第四次出征西夏


成吉思汗西征前的第四次出征西夏

从公元1216年(成吉思汗十一年)起,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开始了第一次的西征。与此同时,蒙古在进攻西辽和金国以及西征的过程中,不断地向西夏征兵、收贡。次年,蒙古的征调西夏兵从西夏进攻金国,西夏军战败,损失严重。自投降蒙古以来,西夏虽然借蒙古的势力屡屡抢劫金国各州县,金兵虽然抵挡不住蒙古军,但是能打败西夏军,所以西夏获利并不多。而附属蒙古以后,蒙古征兵次数日益增多,使西夏疲于奔命,于是西夏内部对这种政策产生了不满的情绪,与蒙古的关系逐渐疏远。

公元1217年(成吉思汗十二年)成吉思汗决定进兵西域,又向西夏征兵,被西夏拒绝。于是蒙古军又一次出兵攻打西夏。12月蒙古军渡过黄河,突然而至的蒙古军令西夏毫无准备,诸城均不能防御,西夏主李遵顼十分害怕,将太子李德任留在中兴府防守,自己逃到灵州避战,面对蒙古军的强大压力,西夏军无力抵抗,,遂派使臣求降。成吉思汗决定暂时放下西夏,专心西征,蒙古军不久便撤离了。

此后木华黎统领蒙古军专征金国,不断派兵经过夏境,并从西夏征兵。李遵顼以为金国大势已去,便又一次的帮助蒙古攻掠金国城寨。



人间天堂的战争――撒麻耳干之战


关键词:撒麻耳干之战 撒麻耳干 西辽 花剌子模 察合台 窝阔台 术赤 成吉思汗 玉龙杰赤

西辽灭亡之后,蒙古的领域和花剌 子模的疆土连接起来。就在这时,发生了花剌子模方面杀害蒙古商队和蒙古使臣的事件。成吉思汗探知花剌子模内部矛盾重重,民怨极深,可以进攻。于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十四年)亲率大军二十万出发西征。

蒙古军兵分四路:察合台、窝阔台率军围攻讹答剌(今西洱河右岸阿雷斯河口附近);术赤进攻毡的(今锡尔河北岸);阿剌黑等攻打别纳客忒、忽毡(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等地;成吉思汗与拖雷率中军直趋不花剌(今中亚布哈拉),至公元1220年春,先后攻克诸城及沿途各处,并会师于撒麻耳干城下。

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麻耳干)为河中首府,花剌子模算端占领河中后,将首都从玉龙杰赤迁到此处。撒麻耳干风景秀丽,土地肥沃,被誉为人间天堂。这里的防守十分坚固,驻扎着十一万军队,城墙高大,护城壕堑深掘到地下水层,并注满了水,另外还有二十头身披铁甲的战象。成吉思汗早就闻之撒麻耳干是牢不可破的城市,要想攻下它需花费好多年的时间。可是算端摩诃末听说蒙古军攻无不克,已经失去了信心,撒麻耳干的高墙和壕堑也不能令他振奋起精神。有一天他从城壕走过竟然说:“前来进攻的军队只要每个人扔下自己的鞭子,这条壕沟一下子就被填平了)?这极大地影响了守城士兵与百姓的士气。随后摩诃末逃离撒麻耳干,退到阿姆河以南,一路上还散布:“你们自谋活命吧,蒙古军是无法抵抗的。”因此在撒麻耳干之战开始之前,就已经注定了摩诃末必定败亡的命运。

攻城的最初两天,成吉思汗亲自巡视城池,观察地形,在第三天早上,他挥师发起了总攻。城内守军冲出城与蒙古军交战,互有死伤,当太阳落山时,各自收兵。

第四天一早,更激烈的战斗开始了,投石器和弓弩齐发,箭石横飞。蒙古军占据城门前面的位置,守军无法冲出。于是利用战象在前部并在后的阵形。可是蒙古军并未后退,他们用箭射伤战象,打乱了敌人的阵形,负伤逃回的战象踏死踏伤了不少自己的士兵。直到天黑,撒麻耳干人才关上城门休战。

当天的战斗使撒麻耳干人彻底失去信心,决定不再抵抗,向成吉思汗投降。在第五天,法官与传教士晋见成吉思汗得到投降不杀的许诺之后,返回城里打开了城门。蒙古军立即拆毁城墙赶居民出城,但允许法官、教士及其属民留在城内,不受伤害。当时有五万人遭到保护,而藏匿的居民,一经发现立即处死。

天亮后蒙古军集中力量进攻内堡,激战了一天夺下了城门。一千多平民与战士退入大清真寺,他们用石油与箭抗敌,至死不降。蒙古军将清真寺焚毁,然后内堡中人全被赶至城外。

在城外,蒙古人将投降的康里将卒和其他人分作两处,夜里康里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杀死。次日余下的人,三万多工匠赐予成吉思汗诸子与亲属,又挑三万青壮年加入军队,其余在交纳赎金后回城,契丹人耶律阿海被任命为镇守撒麻耳干的长官。

几天的战祸,让撒麻耳干这座名城遭受了空前的洗劫。蒙古军也在此役胜利后,继续推进。


蒙古军与乔治亚女王十字军的乔治亚之战


公元1220年(成吉思汗十五年)冬,正值成吉思汗西征扫荡高加索山南北之际,哲别、速不台奉命率军进抵乔治亚(前苏联格鲁吉亚共和国)。

乔治亚女王鲁速丹(著名王后塔马儿之女,继兄阔儿吉剌沙之位)认为蒙古军因为天气寒冷必不敢动,可能在木罕(里海西南)平原过冬,所以遣使至亚塞尔拜然国和者疾烈国,约定次年春天联合抗击蒙古军。不料蒙古军突然而至。乔治亚的突厥蛮、曲儿忒两部人平时受基督教欺压,怨恨及深。当他们看到蒙古军进攻乔治亚,便企图企图报复,于是加入蒙古军。这些人熟悉地形。并担任了侦察任务。蒙古军派二部人为先锋,大举进攻乔治亚。公元1221年(成吉思汗十六年)2月,蒙古军挺进乔治亚首都第比利斯城(苏联第比利斯),乔治亚女王忙从里海海岸调回了由罗马教皇组成的,等待运往巴勒斯坦参加欧洲十字军作战的三万十字军来保卫第比利斯。两军相遇在第比利斯东面,蒙古军采用了传统的“诱敌深入”的战略,由哲别率5000士兵埋伏,速不台出战,不久佯败退回,三万乔治亚军不知是计追击进入了埋伏圈,哲别率兵歼敌大半。统兵大将军伊万涅不敢恋战,退扎那率领回第比利斯。哲别乘势分两路进攻,一路由马日古斯指挥,进攻敌左翼,一路由扎那率领,进攻敌人右翼。两路军大败乔治亚军,速不台指挥主力部队,包围了乔治亚的精锐骑兵一举歼灭,从而征服了乔治亚。

蒙古军企图连续进攻首都第比利斯,但是由于乔治亚境内树林茂密,地势险要,不能进军,从而作罢。这次战役史称乔治亚之战(或谷儿只之战),最后以乔治亚军战败而告终。



标志着成吉思汗西征结束的申河之战


八鲁湾之战的失败,令成吉思汗决定亲率大军去征讨札兰订?

在途中经过古儿疾汪(今阿富汗境内)、范延时,遭到当地人民的顽强抵抗。在攻占范延的战斗中,察合台的长子篾忒干中箭身亡。篾忒干是察合台最喜欢的儿子,也深得祖父成吉思汗的喜爱。为了报仇,成吉思汗在攻克城堡之后,下令不赦一人,将此地毁为荒漠,并把该城取名为“卯危八里”(波斯语意为“歹城”),百年之后这里尚无任何生命生存。

当成吉思汗率军来到哥疾宁城时,札兰丁军内部因抢夺战利品发生了分裂,所以不得不提早撤出哥疾宁,退往申河(今印度河)。札兰丁企图过河到北印度建立据点,继续抵抗蒙古军,以收复失地。成吉思汗得知这一情报后,命窝阔台镇守哥疾宁,自己率大军追击札兰订?于公元1221年(成吉思汗十六年)10月,两军在申河北岸相遇,当时札兰丁正在渡河,成吉思汗挥军从四面将其包围。

成吉思汗企图生擒札兰丁,所以下令不许向他射箭。札兰丁背水作战,左右两翼军都被歼灭,他率中军与蒙古军血战,战斗一直从清晨到了中午,札兰丁仍然无法突围。情急之中,他拍马向蒙古军奋力冲击,蒙古军被迫后退,乘此机会他掉转马头,背负盾牌,手握战旗,从悬崖跳入印度河,游向对岸。成吉思汗见此情景非常惊讶,对他的儿子们说:“生儿当如此人,他既然能在这样的情况中死里逃生,日后定能成就许多事业,惹出无数的乱子)?

札兰丁的六七万大军在此战全部覆灭,札兰丁为使他们的妻妾子女免遭俘虏之辱,在渡河之前将他们全部投入河中,随同沉入河底的还有无数金银珠宝。

为了彻底消灭札兰丁,成吉思汗遣将渡过申河,深入印度寻找札兰丁的下落,但没有结果。札兰丁确实在印度各地活动,后因不容于德里的算端,只好离开印度去波斯,在那里他领导了他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复国运动,一度很有成效,但在公元1231年败于蒙古军的再次西征。

申河之战标志着成吉思汗西征的结束。他于公元1225年春抵达他在蒙古地区的大营。



蒙古军西征的玉龙杰赤之战


在西征花剌子模的过程中,成吉思汗的军队曾在玉龙杰赤遭受到城内军民的顽强抵抗。

玉龙杰赤是花剌子模的旧城,横跨阿姆河,中有桥梁相连,志费尼说它是“世界众算端的宝座所在,人类诸名人的驻地......。”当成吉思汗的军队于公元1221年(成吉思汗十六年)兵临城下时,众人推举秃儿可敦的族人忽马儿为统帅。

成吉思汗把攻取玉龙杰赤的任务交给术赤、察合台、窝阔台三个儿子。蒙古军在城周围安营扎寨,一面遣使召谕城内居民投降,一面忙于作攻城准备。由忽马儿统帅的十一万守军拒绝投降,日夜坚守。十天后蒙古军攻城准备工作就绪。双方攻守战就此开始,由于蒙古军的猛力攻击,统帅忽马儿束手无策,离开指挥位置,以至蒙古军当日破城。由于面临屠城的压迫,城民们自动奋起反抗,在所有的巷道角落里与蒙古军展开了殊死搏斗,蒙古军不得不转入巷战。蒙古军发现玉龙杰赤的生活用水完全靠阿姆河,于是派三千勇士去夺取横跨河流的桥梁。城民也深知桥与河水关系到自己的命运。因此他们争先恐后涌上桥头,将三千蒙古兵包围,并全部杀死。这个胜利极大提高了城民的斗志,使他们抵抗的更加顽强。

七个月过去了,玉龙杰赤依然耸立在阿姆河畔,蒙古军却死亡惨重。未能攻取城市的原因,除了城民的英勇抵抗之外,就是术赤与察合台不和,号令不一。后来成吉思汗得知此事非常恼火,下令窝阔台担任全军统帅。窝阔台受命重整队伍,当天就攻入城内,再次与城民展开巷战。蒙古军每次占领一个地方就将其拆毁,城民节节防御,小孩与妇女也投入了战斗,经过了七天的艰苦斗争,蒙古军终于占领了整个城市。玉龙杰赤的十一万守军全部阵亡,城民被赶至城外,蒙古军将其中十余万工匠押往东方,青年妇女、儿童当作奴婢,剩下的人全部杀死。

最后蒙古军决阿姆河大堤,引水灌城。以往城市陷落,总有一些人因藏匿免遭屠杀,只有玉龙杰赤的城民免于屠杀者,尽数溺死于阿姆河水中,从此玉龙杰赤彻底毁灭。

玉龙杰赤的失守,使河中地区全部被蒙古均占领。




蒙古第五次出征反复无常的西夏


公元1223年(成吉思汗十八年),正值蒙古大将木华黎攻打金朝凤翔府之际,西夏主李遵顼派步兵、骑兵共十万支援蒙古军。可是由于凤翔府的金兵誓死抵抗,蒙古军不能攻下该城,西夏统帅见士卒厌战,私自离开了战畅?事后蒙古向西夏问罪,李遵顼畏惧,急忙将王位让于次子李德旺(夏献宗),自称上皇。

李德旺即位后,一改其父的政策,决定与金朝议和,公元1224年(成吉思汗十八年)夏金和谈成功。李德旺见成吉思汗统兵西征长期未回,以为有机可乘,遣使去联络漠北未被蒙古征服的各个部落,共同抗击蒙古。但是这些似乎已经为时已晚了。

木华黎死后,其子孛鲁奉命继续统军进攻中原各地。孛鲁去西域朝见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就以西夏蓄谋叛乱,自己不能回军征讨,令其伺机征讨。

9月,当得知李德旺有所行动后孛鲁亲率蒙古大军从金国进攻西夏,攻破银州(今陕西榆林南),歼灭了西夏十万大军,并俘虏了金朝大将塔海,掳掠牛羊马驼数十万。西夏主李德旺不得不再次向蒙古投降,并向蒙古派遣人质,西夏局势稳定后,蒙古军重返金国战畅?


为蒙古的再次西征打下基础的迦勒迦河战役


关键词:迦勒迦河战役 成吉思汗 花剌子模 哲别 速不台 摩诃末

在成吉思汗毁灭花剌子模的同时,另有一只蒙古军队在向钦察方向行进,这就是哲别、速不台的远征军。他们奉命追击花剌子模算端摩诃末,然后通过钦察之地回蒙古会合。

哲别、速不台打算越过太和岭(今高加索山)入钦察草原。在攻取太和领隘口出的打耳班(今俄罗斯达格斯坦捷尔本特)后,与公元1222年(成吉思汗十七年)到达了阿兰人居住的贴雷河流域,遭到了阿兰人与钦察人的联合抵抗。哲别为削弱对方的实力,以金钱收买了钦察人,使钦察人离开了阿兰人,结果被蒙古军一一击破,钦察人逃往罗斯,蒙古军占领了北高加索一带。

钦察人逃奔斡罗斯(俄罗斯),向其求援。如果斡罗斯坐视不理,钦察人就要遭到屠杀,蒙古铁骑就要践踏斡罗斯。当时斡罗斯处于诸侯分立状态,伽里赤王密赤里老约诸侯在乞瓦(今基辅)集议,一部分诸侯与会,决定为了自身安全,联合钦察人抵抗蒙古军。

公元1223年(成吉思汗十八年)斡罗斯各公国出兵向第聂伯河下游集中。速不台派十多名使者到斡罗斯,劝说不要出兵援救钦察人。斡罗斯大公不仅拒绝劝说还杀死了使者,而且命军队渡第聂伯河东进。斡罗斯军人数很多,但缺乏统一的指挥,因此不能集中力量作战。他们先出击歼灭了蒙古先锋一千多人,战斗的胜利,冲昏了斡罗斯军队的头脑,决定继续追击。速不台采取的是诱敌深入的策略,将军队退出近二十天的路程,把斡罗斯和钦察人的八万大军引到了迦勒迦河东岸,由于斡罗斯军队内部行动不协调,穆斯提斯拉夫未通知其他大公便带着几个年轻的诸侯和钦察军,与蒙古军交锋。蒙古军首先冲向钦察军,钦察军战败而逃,引起了斡罗斯的一片混乱。蒙古军乘机冲垮了其诸侯的阵地,诸侯六人阵亡。基辅大公及诸侯的军队就驻扎在附近的山岗上,他们目睹着钦察军的惨败却按兵不动。

经过七天的激战,斡罗斯和钦察军全部被消灭。紧接着蒙古军又包围了基辅大公的军队,经过三天的激战,基辅大公投降。5月,迦勒迦河战役结束。六名斡罗斯公爵和七十个贵族成员被杀,蒙古军在迦勒迦河之战胜利后,进兵斡罗的南部,直至克里米亚半岛。

1223年底哲别、速不台渡迦勒迦河,经里海,威海北部东归,与成吉思汗会师。哲别、速不台的钦察远征,起到了先行侦察、扩大蒙古影响的作用,为此后蒙古的再次西征打下了基穿?






蒙古灭亡西夏的第六次出征西夏


公元1275年(成吉思汗二十一年)成吉思汗从西域返回蒙古,在他远征的七年中日夜不忘西夏多年来的变化无常与欺骗,他决定重新计划攻金灭夏的问题,他觉得是彻底解决的时候了。

次年春,成吉思汗亲率十万大军,对西夏进行第六次征讨,察合台奉命支援,随大军跟进。此时的西夏抗蒙势力掌权,宣布准备迎战。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二十二年)3月,蒙古军兵分两路进攻西夏。成吉思汗亲率蒙古军主力出东路,为了牵制西夏军主力机动地增援各地,他首先占领了西夏重镇黑水城,然后顺式推进到阿剌筛山,西夏大将阿沙敢卜前来迎战,被蒙古军击败,大将阿沙敢卜被俘。随后成吉思汗率军西行,驻扎于西夏的察速秃山(浑垂山,今甘肃省酒泉山),等待与西路军会合。

蒙古大将阿答赤率军与畏兀儿亦都护等部出西路,目的为了切断西夏各州郡、左右两厢之间的联系,以达到逐个歼灭的目的。蒙古军首先合兵攻打沙洲(今甘肃敦煌西),西夏守军籍辣思义诈降,并用牛羊美酒犒赏蒙古军,一面暗中设伏兵企图一举歼灭蒙古军。蒙将忽都铁木儿果然中计,阿答赤险些被俘虏,幸亏亦都护援军及时赶到击退了西夏军。随后蒙古军重新包围了沙州城,可是久攻不下,最后挖地道入城,里外夹击,攻破了沙州城,并全歼了西夏军。接着西路军由攻陷了肃州(今甘肃酒泉),最后到达了察速秃山,与成吉思汗会合。

西路军继续东进,攻取了要城兀剌海,随后占领了甘州(今甘肃张掖)。7月蒙古军攻西凉府(今甘肃武威),西夏守将斡扎箦力屈投降,蒙古军遂进至河曲,取应里(今宁夏中卫县)等县。此时夏献宗德旺忧惧而死,西夏立其侄南平王?。十一月,蒙古军沿黄河北上进攻灵州(朵儿篾该)城。由于成吉思汗已率军包围了西夏腹地重城,西夏军不得不救援。西夏主李?令大江嵬名令公率十万大军(号称五十万)到灵州城救援。蒙古军未等西夏军到城下,便渡河攻击,在哈剌木伦――黄河平原消灭了西夏军,西夏军死伤无数,逃回中兴府的仅有少部分。蒙古军回师进攻灵州城,李德任虽率兵固守,但最终被蒙古军破城。灵州失陷,李德任被俘,因不肯投降被杀。至此成吉思汗知道除了中兴府的部分兵力以外,西夏已经基本上没有抵抗能力了。因此成吉思汗只留一部分军队攻打中兴府,并派察罕入城招降。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率军渡过黄河,攻取西夏其他未降之城,并进兵金国。他首先攻陷盐州川、积石州(今青海贵德西),随后南下入金境,攻克了临洮府(今甘肃临洮)、和洮(今甘肃临潭)、河(今甘肃抱罕)、西宁(今青海省西宁市)、德顺(今甘肃静宁)等州,另遣一军入宋境掳掠。4月成吉思汗进驻六盘山,6月继续向南进兵。至秦州清水县。7月成吉思汗病死,临死前吩咐:密不发丧,待西夏主和居民投降出城时将他们杀死。

蒙古军包围了中兴府半年,虽中兴府军民拒守,但因城中粮绝,军民病者大半,李?被迫投降。蒙古大将脱栾扯儿必遵照成吉思汗的遗命,将李?等人杀死,居民也遭到了屠杀,后来因为察罕力谏,才终止了杀掠。建国189年的西夏王朝,就此丧主忘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返回顶部QQ交流群手机访问

  

  
您需要 登录 后才可以回复,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QQ帐号登录 使用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意见反馈自定内容自定内容
返回顶部